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 > 章节练习 > 正文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及解析(9)发表时间:2019-0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4.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7.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8.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9.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10.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成熟成分

11.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12.规范是集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

A.内容

B.方式

C.途径

D.准则

13.按学生的成绩分班,属于测验中的(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指代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4.前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是( )。

A.以自我为中心

B.概念守恒

C.抽象思维

D.运算思维

1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6.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1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学习

B.自我调节

C.自我控制

D.自我反省

18.中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19.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20.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22.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23.“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24.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

25.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26.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2.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28.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2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3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3.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4.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3.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

4.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5.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问题: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2.“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材料,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分析此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答案】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题干中的话就出自这本书。

3.【答案】A。解析: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途径包括自主、合作、探究。

4.【答案】C。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核心工作。

5.【答案】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6.【答案】C。解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7.【答案】B0解析:“少年期”被称为危机期。

8.【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安静的教室门口咳嗽.会引起学生下意识的关注,属于无意注意。

9.【答案】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也要以学生为中心。

10.【答案】B。解析:根据研究,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情感。

11.【答案】A。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2.【答案】D。解析: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

13.【答案】A。解析:安置性测验指学期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而经常使用的测验。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14.【答案】A。解析:以自我为中心是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典型特点。

15.【答案】C。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6.【答案】A。解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17.【答案】B。解析: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8.【答案】B。解析:教师参与案例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吸取有益的教学经验,是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19.【答案】C。解析: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健康在自身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即理想状态。

20.【答案】A。解析: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多血质的人反应迅速,有朝气,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粘液质的人稳重、踏实,但比较死板;抑郁质的人则比较敏感,故选A。

21.【答案】C。解析: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22.【答案】A。解析: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3.【答案】D。解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24.【答案】D。解析: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1)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阻抑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2)品德发展实质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会化。因此,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学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发挥个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

25.【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这种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6.【答案】D。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由“石”到“磊”字的学习.属于这种具体迁移。

27.【答案】B。

28.【答案】D。解析:题干所讲的学习是概念学习中的概念同化,指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29.【答案】C。解析:概念的内涵增加,则其外延就减小了。

30.【答案】C。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错误。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主要错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2.【答案要点】正确。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3.【答案要点】错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

4.【答案要点】正确。新课程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革命使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世界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答案要点】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答案要点】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4.【答案要点】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对各科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而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成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成员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作为领导者,他要以其声望、权威、影响力去启发、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行为围绕教育目标有效地展开。教育者不仅以自身的力量和品格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还要创建班集体,创建一个能对其成员产生教育影响的集体。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问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它与党、团、队之间,与年级组、教导处和校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业务关系和思想关系。班主任只有正确贯彻上级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围绕学校的育人任务来开展工作,才能保证班级任务的完成,进而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从横向来说,班级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班主任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率领本班走在前面。

5.【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与治疗。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答案要点】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