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幼儿教师 > 每日一练 > 正文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套试题单选题发表时间:2019-08-29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观,“白板说”的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5.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6.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成败的责任归因于努力程度,这属于( )。

A.稳定的外在的归因

B.不稳定的内在的归因

C.稳定的可控归因

D.不稳定的可控归因

7.“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0.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12.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3.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15.“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16.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 )。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17.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8.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9.将“青蛙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A.缩简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法

20.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1.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和学校教育等,这是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此理论典型的代表。

2.[答案]C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答案]A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5.[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定势的概念。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6. [答案]D 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是个体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它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归因,且努力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又是不稳定的归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答案]A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这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原理,“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所列举的都是同一类事物,不改变新学习内容的实质。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 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可以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从而进行逻辑思维,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第三个阶段。

9. [答案]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们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10.[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德育原则。

11.[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长的第三阶段,而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12.[答案]A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13.[答案]A 美国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

14.[答案]A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5.[答案]B 略。

16.[答案]D 略。

17.[答案]C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18.[答案]D 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19.[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记忆术。通过心理想象将“青蛙一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视觉想象法”,所以选D。

20.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强化。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是通过 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加强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本题中教师利用榜样来强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属于替代性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1. [答案]A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