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幼儿教师 > 保教知识能力 > 正文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大纲易考知识点:心理健康概述发表时间:2019-08-19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大纲易考知识点:心理健康概述。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中学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大纲易考知识点: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它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作出的一种调节功能。

  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水平上来理解:一是没有心理疾患,能够面对现实;二是感到精神愉快,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三是心理效能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标准

  我国教育者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理解与把握此标准应考虑的问题

  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焦虑症

  1.含义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2.症状表现

  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3.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4.焦虑品质

  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作焦虑品质。

  5.矫正办法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

  (二)抑郁症

  1.含义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症状表现

  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3.产生原因

  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4.矫正方法

  首先要注意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以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三)强迫症

  1.含义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原因

  (1)有人认为,强迫观念与强追动作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

  (2)强迫症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有关,有些强迫症患者人格上有这样一些特征:主观任意性;过分爱干净,过分谨慎,注意琐事;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观念。

  (3)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也是强迫症产生的一个原因。

  3.矫正方法

  (1)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

  (2)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

  (四)恐惧症

  1.含义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

  2.中学生社交恐惧症症状表现

  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3.原因

  精神分析派观点认为,恐惧是焦虑的移置,即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物之上,从而避免了对焦虑来源的忧虑。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惧是学习得来的,或者由直接经验中学习得来或者由观察学习得来或者由信号学习得来。认知派心理学家则认为,恐惧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险作了不现实的评估。

  4.矫正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惧症的常用方法。想帮助学生克服学校恐惧症,父母要有毅力和耐心,要坚决而友善地要求孩子回到学校,习惯学校生活。另外,改善班级牛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校氛围。适当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克服学校恐惧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五)网络成瘾

  1.含义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小造。

  2.症状表现

  网络成瘾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3.原因

  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复杂,是成瘾个体、网络环境和外部环境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网络成瘾既取决于青少年自身成瘾的易感性特征,又取决于网络自身能够提供什么和现实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前者是成瘾的内部原因,后者是成瘾的外部原因。

  4.矫正方法

  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