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百科 > 正文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发表时间:2023-10-18   来源:顿学在线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补齐农村教育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充分发挥教育的“造血功能”,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力推教育均衡

冷水滩区委、区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有更好的教育。

冷水滩区将军岭幼儿园送教队开展“践行送教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央广网发 金瑜婷 摄)

从2022年起,该区共规划建设3所乡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拟投入资金1080.7万元。其中,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资金投入285万元,改造面积3770平方米;运动场改扩建及附属设施建设资金投入420万元,改造面积563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375.7万元,添置设施设备4551套。目前,高溪市镇学校3000平方米综合楼新建、5630平方米运动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普利桥中学300平方米厕所改造、杨村甸乡中学校门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另外,这3所农村学校的教学仪器及信息化设施设备已进行了配置。

同时,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工程,完成农村学校及教学点建设装备到位。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教师轮岗交流及保障待遇、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等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

落实教育帮扶 关爱特殊群体

实施精准帮扶,对义务教育学校制定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并建立了“三帮一”工作台账。区教育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每月与乡村振兴局、民政局、市福利院进行数据比对,确保五类学生正常入学。对信息采集困难、就学去向不明的疑似辍学学生,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社会、学校各方积极性,将控辍保学目标细化到乡、到村、到人,以暑假和秋季开学前后为重点时段入户核查,切实做到“不漏一人”。

关爱特殊群体。保障重点儿童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对留守、孤残、单亲等特殊学生建档管理,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和“知心屋”建设,寄宿制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和“网络亲情教室”;2017年,政府投入200万建成全免费寄宿制的“暖阳”学校,为困难孤儿提供免费入学服务;2018年,引进社会力量建设新希望特殊教育学校,为三类残疾儿童(视力、听力、智力残疾)提供了专业的特殊教育服务;2021年6月12日,冷水滩区萱娅暖阳学校在易家桥小学挂牌,为58名困境儿童提供集中育养救助。此外,还要求学校制定送教计划,及时送教上门,建立残疾儿童台账,明确送教人员,时间和次数等,将其列为对乡村学校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

数智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为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数智化”资助,2019年,冷水滩区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创新管理机制,自主研发教育资助精准服务平台。高效、精准、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资助政策,所有家庭困难学生均享受了教育资助,实现了应学尽学、应助尽助。

通过系统进行大数据比对,精准识别特殊困难群体学生的就读和资助信息,并结合线下核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不漏一人、不错一人。此外,基于大数据,建立资助认定与管理体系,通过系统平台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系统比对、集中审核,自动纠正类别,实施精准认定。平台还能实现精准发放,有效破解了账号信息不准、账号不对、重复填报等问题。2023年春季全区605.0187万元教育资助金,仅用一周时间就实现全部发放到位,惠及11406个受助对象及家庭,准确率达100%。

该经验入选2021年全国学生资助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2022年4月作为湖南省教育减贫案例参与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评选,并在永州市全面推广应用。

职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冷水滩区以职教赋能乡村振兴。该区依托辖区内的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永州市综合职业中专的专业优势,为本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职教力量、增添了新的动能。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当地实际着力培养实用应用型人才,加强作物生产技术、淡水养殖、建筑工程施工、电子商务、智慧康养、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技能型人才。以人才赋能为乡村振兴输入新鲜血液,该区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针对柑橘示范场土壤酸化、土壤板结、施肥过量等问题,职业学校组建专业团队,为伊塘镇柑橘种植户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采用土壤改良、生草栽培、减肥增效和专用肥配方、测土配方和留树保鲜、缺素矫正等科技手段,帮助当地农户提高果树产值、增加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提高产值,生态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永州综合现代农业团队还与当地示范种植户合作,培养更多新农人,让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