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笔试辅导 > 幼儿教师 > 正文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辅导: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发表时间:2019-08-2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感觉得相互作用。主要包括:

  (1)后象。是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由兴奋过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存在于各种感受之中,在视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属性。负后象则与原刺激物所具有的性质相反。

  (2)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感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人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分辨出物体的轮廓,约40分钟后,周围的一切更加清晰,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感受器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而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2、3分钟以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就话说的是嗅觉感应。触压觉的适应较快、较明显。痛觉却是很难适应的。

  (3)感觉对比。是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受的相互作用。

  (给解释填名词)

  (1)不同感受的相互影响。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这种现象叫作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2)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看见绿、青、蓝色使人产生灵的感觉

  (3)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当某种感觉受损失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代偿,这就是不同感觉的代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