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笔试辅导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9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能力》大纲重点试题及答案解析2发表时间:2019-08-31

1.“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这 说明(  )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2.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3.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材施教中的“材”是依据个人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来确定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5.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的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和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6.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倒U型发展

7.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8.下列不属于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的主要表现的是(  )

A.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

B.个体特征的发展

C.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D.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10.“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实践主体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参考答案:

1.D【解析】题干的描述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

2.B【解析】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3.C【解析】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要因材施教。

4.B【解析】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就有侧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他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5.C【解析】辐和论,也称为二因素论。这种观点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

6.A【解析】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总体上是呈递减趋势的,它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7.D【解析】“狼孩”事件说明遗传素质仅仅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8.D【解析】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D项属于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的主要体现。

9.B【解析】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10.B【解析】题干的描述强调了个体身心的发展来自于内心,因此,是内发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