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笔试辅导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9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知识点汇总:第七章发表时间:2019-08-27

    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知识掌握的过程包括: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知识理解的水平包括:字面理解;解释性理解;批判性理解;创造性理解。
    促进学生理解效果的教学措施:
    (1)       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3)       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       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5)       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
    (6)       使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7)       指导学生自学。
    (8)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
    1.起点行为
    2.学习技能的动机
    3.技能的性质
    4.教师示范和说明的状况
    5.与实践结合的程度
    6.强化的状况
    智力活动的阶段: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即为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知识和方法障碍;思维障碍;情绪和身体障碍。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   2.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   3.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4.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方法进行逻辑思维   5.指导学生发现和克服思维障碍    6.加强语言训练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关系最为密切。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发散思维的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隐蔽课程: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偶然性的、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