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笔试辅导 > 模拟试题 > 正文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技师考试重点:抓住文化的背后之手发表时间:2019-06-18

  企业文化有正面与负面之分,哪一种占据了优势,企业的整体风气就会偏向哪方。即时掌握企业文化动向,并适时提出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真的将文化管理起来了吗?也许他们正在研究理论,也许正在做内部宣传,也许正在为企业做一件华丽的CI外衣,这块鸡肋让老板们左右为难。一方面,老板们都明白企业文化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找不到解决办法。

  一、文化也有“好”、“坏”

  我们一般总是探讨企业文化中“好”的那部分,回避或者忽视“坏”的那部分。即使一定要提及坏的那部分,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员工的道德品质,很少会客观地反省自己。

  人们一谈到企业文化,一定会说一些官冕的话,比如说“团结”、“协作”、“创新”等等,却鲜有人把“自私”、“闷坏”、“呆滞”搬上文化荧屏。就像人一样,没有100%健康的人,吃五谷杂粮的,总会有一些疾病。那么,企业文化中有些“坏”的东西也不足为奇。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正视它们。

  二、政策引导文化

  在组织成立初期,是企业政策最先出台,才逐渐产生了组织文化。后来,每一种文化的出现,都是伴随着组织政策的不断出台而产生。包括好的文化、坏的文化,都是在不同的政策引导下产生的。比如说,一种优厚、稳定的工资政策,使员工普遍产生了归属感。

  前期形成的文化是影响后期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本次政策所具有的利害关系以外,前期形成的文化,也会影响本次政策的执行。如果不将这一切剥离清楚,人们会被这些环环相扣、丝丝相连的文化搅得一塌糊涂。

  文化是无形的东西,看不着摸不着,如果找不到摸得着的东西去制约它,文化将是一个死结,谁也解不开它。当发现企业风气不好时,最早想到的就是“整肃”、“考核”、“监管”,鲜有人把原因归结到起初的那个政策上。

  三、利益牵动政策

  在企业内部,有很多个利益群体,他们本着共同利益而抱在一起。在中国古代,这种现象被称为“结党”,直到现代才被允许以党派的形式存在。事实上,在企业内部,即使不允许党派公开存在,但利益集团间的联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政策的出台,或者是势均力敌的利益群体间相互妥协的结果,或者是强势群体的意志体现。总之,这种利益是牵动政策的主要因素。这种政策所具备的属性,如果是一部分人“抢”了另一部分人的钱,这种不公平就会演变成文化格局的变动。

  比如说,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了财政赤字,中央政府就发行更多的货币。由此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就是政府从老百姓手里抢钱,老百姓便不再会相信政府,文化动荡由此引发。这种发行货币抵免赤字的政策,就是强势群体的意志体现。

  四、文化如何管理

  事实上,没有几个企业能真正把好的文化总结出来,大家普遍缺乏一种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并不像欧美管理学讲得那么轻松,但绝没有难到无处下口的地步,只是需要我们从点滴中体会。比如说,欧美管理学不会告知我们,如何应对员工在调研中所讲的假话,但我们却可以从其举止、言语的矛盾中获知。

  我们可以不去探讨“企业哲学”、“价值观”、“愿景”这些抽象的概念,那么,具体的事情大家做到了吗?比如说,我们调研到员工普遍感觉企业没有归属感了吗?都是哪些政策导致了这种状况的产生呢?是哪些利益群体主导了这些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的利益还可能再次分配或者进行必要的补救吗?

  如果可以从“管理实务”处立意,我们就会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坏”文化变成“好”文化,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总比抱着理论、捧着宣传稿好得多吧?

  水到自然渠成。

  促进利益的公平分配,使用公正的政策引导企业生成优秀的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无论是老板,还是雇员,不管是干部,还是员工,都必须接受天平的衡量,否则,“聪明总会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