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笔试辅导 > 模拟试题 > 正文

人力资源招聘选拔:假文凭泛滥的背后发表时间:2019-06-13

  我国高等学历造假已形成庞大产业,无论大小城市,街头“办证”小广告都随处可见,从2002年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共接受社会各界高等教育学历认证109141份,其中查处的“问题学历”约占查询总量的9.9%。

  赵鲁璐:关于学历造假,许多人都熟悉文学作品《围城》中那个花钱买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的方鸿渐。钱老先生果真有先见之明,早就洞悉此陋习将在未来大肆其行。可见,学历造假,尤其是貌似镀了金的洋文凭,不仅是当时之举,更是流行甚久。方鸿渐之流是为了面子为之,而今许多人却是受利益驱使为之。晋升、求职无非为了谋得一己之利。若仅以学历而非真本事论英雄的局面不打破,那么学历造假之事将始终大行其道。

  粟海:在国外,个人信用十分重要,一旦有造假经历可能影响今后包括银行信用、就业等各方面一生的机会。但在目前中国,诚信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一句“成王败寇”的成语就是佐证。西方文化不仅注重结果,还注重过程,注重人的诚信;而中国文化,在不少人心中往往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甚至可以不计诚信成本。在笔者看来,在目前中国,文凭造假存在肥沃的社会土壤,只要文凭造假的土壤不铲除,文凭造假现象就会一日不绝。

  谢林海:可以说,现如今我们是活在一个“文凭”满天飞的时代,一个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走到哪似乎都需要那么一张“华丽”的纸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仿佛只要一纸在手了,那么即使明明是麻雀,别人也会将其看成凤凰。用人任事,不问才华问文凭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才华而无文凭的人“无枝可栖”,而无才华而有文凭的人却滥竽充数,这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

  谢庆富:唯文凭论纵然有失客观,可是又有哪样东西比文凭更能客观反映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呢?学历高不代表能力强这句话谁都懂,但是能力这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感知的东西远没有一纸文凭来得更直接。倘若用人单位放弃文凭限制,以能力论英雄,依然可能发生走后门、托关系之类的问题,有失公正也是极有可能的。假文凭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是值得尊重的,这既是教育之幸,又是教育之哀。文凭造假者和买假者同样都应受到处罚,否则社会习气会越来越坏,社会大环境绝不是假文凭大行其道的理由。

  王闰:多少年来,人们总是约定俗成地以“学历高低”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知识”、“有文化”。无论是就业,还是升迁,学历永远是一道槛。如何获得一个“高学历”,不仅关系到身份地位问题,甚至关乎前途和命运。以官员造假学历为例,在不少地方,高学历等同于高素质、高能力,正是在这种“学历崇拜”的刺激下,引发官场对学历的“激烈追逐”。由于官员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进学校深造,在缺乏约束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运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以不正当方式获取高学历。与其对“假文凭”抱以诸多怨言,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彻底摒弃“学历崇拜”,如何彻底纠正“学历越高能力越强”的偏执观念。

  崔廷宝:假文凭猖獗,固有管理不到位因素,而人才评判标准搞学历化倾向对其助燃更甚。教育事业旨在育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并非一纸文凭、学位证书所能担当和证明的。教育规模猛增,然而内涵不足,“面多加水、水多加面”,难以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忆往昔,蔡元培、傅斯年等学界名流、大师看重的是能力锻造暨实用主义,而非一纸学位的形式主义。因此,我们须切实树立“任人唯贤、选人唯能”的人才观念,引导民众追求高能力、高素质,而非高学历、高学位,这也是从源头上打击假文凭的釜底抽薪之法。

1  

  以上内容由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