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碳排放管理师 > 考试介绍 > 行业资讯 > 正文

海上风电,是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一个切片发表时间:2022-03-14   

位于阳江高新区的明阳阳江智能制造中心的生产线上,从整机智能制造工位到风机全功率测试实验平台,一片忙碌。清洗安装片、涂上密封胶、将轮毂盖安装好……近200名工人紧密配合,各个步骤有条不紊。

  海上风电,是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一个切片。新能源产业集群,则是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生动缩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当前,广东着力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来自广东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21年,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全年增加值约4万亿元,占GDP约1/3,发展速度快于GDP增速。

  这个支撑广东制造强省战略的集群矩阵中,其中就包括了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我国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无疑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产业“赛道”之一—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9%。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走访了广东海上风电、锂电池等领域的部分新能源企业,看到车间里无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高速运转的生产线,跑出了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加速度”,洋溢着企业对未来的信心。

  新能源企业车间忙

  在阳江高新区港口工业园内,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线都开足了马力赶生产。“去年是海上风电设备安装高峰期,我们的产能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明阳新能源,是一家从事风力发电机部件及整机生产制造并提供风能开发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在韩冰看来,海上风电方兴未艾,预计未来装备制造会迎来生产新高潮。

  在广东粤水电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下料、剪板、纵缝、组队……在工人们紧张的操作下,一个个巨型塔筒逐渐从半成品变为成品。

  粤水电新能源副总经理陈浩介绍,因为看好海上风电市场,今年承接的任务比去年要多一些,目前正在准备海上风电管桩、导管架等产品,以冲刺今年海上风电项目的招投标。

  珠三角是世界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在广汽、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下游应用端庞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催生了对新能源特别是锂电池产品的巨大需求。

  惠州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消费类微小型聚合物锂电池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蓝牙电子等3C类消费品,是多个知名品牌的供应商。

  “最近四年,我们都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恒泰科技董事、副总经理邱翼云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从2018年到2020年公司产值增长了一倍。2021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公司产值还是增长20%左右。

  “智能穿戴等市场还在快速成长,我们还可以继续享受发展红利,公司计划近期在潼湖智慧区新工业园投资扩充产能。”邱翼云告诉记者,今年预计产值同比增长50%~100%。

  如今,惠州集聚了包括亿纬锂能、恒泰科技、锂威新能源等一批企业。今年春节前夕,作为锂电池行业龙头的亿纬锂能与惠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惠州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涌现

  “当前,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投资热情高涨。”韩冰说。作为海上风电产业链的“链主”型企业,明阳新能源带动了一批塔筒、铸件等上游配套企业的进驻。

  2017年9月,阳江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获批复,到2019年11月该项目首台风机正式并网发电。如今阳江全市核准的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中,累计建成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占全省54%。余下的650万千瓦近海深水区项目已在去年底开展试桩工程,预计到2024年底可陆续建成投产。

  “我们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环节为引领,带动风电产业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业链集聚壮大。”阳江市发改局副局长黄锐国告诉《南方》记者。

  到目前为止,阳江引进了30家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包括整机、风电电机、叶片、铸造、塔筒、海底电缆、变流器及科研、检测认证等等,总投资达到389亿元。

  阳江的风电产业集群,正在全力构建覆盖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施工安装、运维认证、金融服务、数字支撑的海上风电产业全链生态系统。

  据预测,阳江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全部达产后,海上风电产业年产值将达1000亿元。“届时,我们将初步建成世界知名的风电科技创新基地。”黄锐国说。

  放在全省来看,广东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产业方面产生了一批优势特色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深圳,是全国知名的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聚地。

  去年4月,深圳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从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到电芯和电池模组生产装备、制造及后端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池等等,深圳先进电池材料集群汇聚了超过1200家企业,总产值超5700亿元。

  “当前,广东正在打造一批百亿、千亿级别的各类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对《南方》杂志记者分析。

  推动产业集群走向世界一流

  2020年9月印发的《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绘就了路线图。

  而《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明确了新能源产业的区域布局—广州、深圳、佛山、东莞、阳江、湛江等是广东新能源布局的核心城市,珠海、惠州、中山、江门、汕头等是广东新能源布局的重点城市。

  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6089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约4300亿元。广东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无论哪类产业集群,要成为一流,都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让产业链更具竞争力。”万陆说。

  《行动计划》要求,在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2019年8月挂牌成立的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是阳江风电产业的重要大脑。这个分中心,正在与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和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海上风电大数据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引进了一批海内外专家及研究团队,为开发前沿技术提供支持。

  企业,是研发创新的主体。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恒泰科技,过去3年获得了100多项专利,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超过6%。“珠三角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优越的商业环境和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对我们来说,这里是最好的发展土壤。”邱翼云说。

  随着“补链”“强链”的持续推进,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将迸发出更强劲的动能,加速向世界一流迈进。  

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