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碳排放管理师 > 考试介绍 > 行业资讯 > 正文

如何从源头赋能节能减排?嘉兴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发表时间:2022-01-07   
 走进位于浙江嘉兴平湖独山港的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两条200万吨/年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线正马力全开、抓紧生产。独山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左东告诉记者,公司投资引进4套空压发电机组,回收装置余压余热用于发电,每小时可发电12万度,年发电量达到10亿度,“其中6亿度电自用,4亿度并网,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2万吨标准煤,减碳40万吨。”
 
  近年来,嘉兴市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部署,大力推动能源结构性优化调整,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打造低(零)碳试点,并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美丽嘉兴对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考核内容,不断擦亮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
 
  节能增效从源头做“减法”
 
  减碳进入加速期,如何从源头赋能节能减排?嘉兴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从源头上控制能耗、排放增量,夯实控碳基础。
 
  在嘉兴港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规上龙头企业嘉化能源内,热电厂的几台锅炉正在满负荷运转。一条条管道高低错落,为周边数十家企业输送蒸汽和纯水,满足整个园区的不同用户、不同压力等级热负荷的需求。与社会热电分产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量约 16.62万吨。
 
  “项目采取了新建锅炉引风机、提高回热循环效率、采用除盐水冷却锅炉底渣等节能技改措施,并将周边化工企业的自用有余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实现了‘蒸汽—冷凝水—锅炉上水’的循环利用,目前每月回收周边企业蒸汽冷凝水2.5万吨,节煤1630吨。”公司清洁能源事业部俞兴源介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技术创新和突破是关键。变“碳”为宝,嘉兴再次加码。
 
  日前,嘉兴港区管委会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嘉化能源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年2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与综合利用绿色减排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就是通过给排放源加装脱碳装置,将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以利用或封存。该项目通过捕集嘉化能源热电装置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厂区副产的氢气,并将其作为原料,以电网电、厂区自有的蒸汽和废热作为能量来源,最终获得可直接销售的液体二氧化碳和工业级甲醇产品,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提供了重要示范。
 
  “项目的顺利签约,标志着嘉兴碳减排工作迈入实质性阶段。我们将通过政企合力,在化工领域率先实施末端二氧化碳减排工程,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应用经验。”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与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周赦介绍。
 
  “我们每季度都会调度规上工业碳排放强度情况,会同发改部门开展‘两高’项目检查,并组织全市67家综合能耗1万吨以上的企业和261家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重点企业编制碳报告,开展核查。”周赦说。
 
  截至目前,嘉兴市已整治高能耗企业247家、高排放企业307家、“低产出”企业472家、“低散乱污”企业5792家,腾出用能43.2万吨标准煤,基本完成10-35蒸吨燃煤锅炉清零和减煤目标。
 
  发展低碳能源激活新动力
 
  乘坐观光电梯直达嘉兴海宁尖山新区绿色低碳工业园观景台,俯瞰下面,大片整齐的光伏板在一座座厂房屋顶,汇聚成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不远处的杭州湾沿岸,挺立的风车有力地扇动叶片,源源不断输送着“绿电”。
 
  尖山新区,面积42平方公里,有规上工业企业150余家,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404.17亿元。经测算,消耗能源超过64万吨标准煤(等价),能源活动排放二氧化碳72.59万吨,净排放21.74万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密度工业区。尖山新区的目标是成为一座万亩千亿的现代工业新城和绿色低碳的工业之城,如何兼顾降碳和经济发展?
 
  在浙江联鑫板材有限公司车间,一块块厚厚的铝板经过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汽车的“外衣”。公司厂房13万平方米的屋顶上,安装了3.6万多块光伏板,发出的每一度电都用于板材生产,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碳1.15万吨,是去年并入浙江电网的最大光伏项目。
 
  “这种‘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而且提高了清洁能源比例。目前,全区工业年产值达到400多亿元,年用电量16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每年5亿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嘉兴电网平均水平计算,年节约标煤4.7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12.55万吨。”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尖山新区正是浙江省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我们将培育招引一批与新能源密切关联的光伏、氢能、电池等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滩涂、尾矿、河道等光伏互补新模式,打造‘双碳高地’。”尖山新区(黄湾镇)镇长夏孙祥说。
 
  在此基础上,“新能源+储能”也成为嘉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的强劲动力源。
 
  日前,尖山和金电子“光伏+储能”项目正式通电投运。这是全省首个用户侧“光伏+储能”项目,也是尖山成立我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以来的新进展。项目安装组件2132块,面积达1万平方米,光伏装机容量达800千瓦,年发电量为90.79万千瓦时,节约标煤330.34吨,少排放二氧化碳823.37吨。
 
  以尖山新区为代表,一条绿色能源链即将在嘉兴跃然成型。
 
  开创核能综合利用新篇章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引领下,低碳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势所趋。如今,南方供暖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周边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供暖需求日益高涨,然而,以电、气为主要热源的分户供暖模式,势必制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民生与降碳需求如何兼顾?
 
  嘉兴海盐,正在探索一条“零碳”供暖新路径。
 
  从海盐县城出发,行至秦山脚下,几座雪白的“大圆罐”高高耸立,这里,就是我国首个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日前,随着海盐县朝阳桥段最后一道供暖支管焊口焊接完成,海盐县与秦山核电合作开展的核能供暖节能工程(一阶段)示范项目主管线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项目主体安装施工阶段顺利结束。目前,供暖主管道已开始进水,并进入厂内外系统联合调试阶段,2021年11月底,这一条条管道已把“温暖”送进海盐城区的家家户户,江南核能供热示范区初具规模。
 
  “项目总投资约9.4亿元,供回水主管道总长度约20公里,从秦山核电基地厂内延伸至海盐县城区,到2021年年底,可实现海盐城区三个生活区约45.9万平方米和海盐县老年公寓0.5万平方米的核能集中供暖。”浙江零碳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芳斌介绍。
 
  核能供暖项目通过实施核电机组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利用秦山核电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提供130摄氏度的出水,接收70摄氏度的回水,实现热水循环供暖,向海盐县居民及公建设施提供安全、零碳的核能供暖,破解南方供暖难题。项目建成后,核能供暖面积将达到 400 万平方米,覆盖海盐县主城区及澉浦镇全域。
 
  江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将带来怎样的降碳红利?
 
  “根据测算,该项目相对于燃煤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燃用标煤约2.46万吨,相应地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817吨、氮氧化物908吨、二氧化碳5.9万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陈芳斌告诉记者。
 
  依托秦山核电站,嘉兴全市的核电关联产业规模也已经超过280亿元。不仅如此,作为嘉兴低碳能源地图中的一个生动坐标,核能综合利用的“新蓝图”正在展开。
 
  “海盐与秦山核电将携手共建‘零碳未来城’,利用核能综合供能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国际领先的零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海盐样板。”海盐县发改局局长王祖利表示。
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