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 > 教育知识能力 > 正文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规律章节重点练习题(一)发表时间:2019-08-14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的基本规律章节重点练习题.为帮助学员顺利通过考试,特别整理了《中学综合素质》章节重点练习题供考生参考学习,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教师资格证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生产力水平   C.学科结构   D.校园氛围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4.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  )。   A.教育的文化功能   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教育的本质属性   D.教育的社会属性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   A.华勒   B.舒尔茨   C.布鲁纳   D.布卢姆   7.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  )的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8.提出著名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是(  )。   A.霍尔   B.高尔顿   C.威尔逊   D.格塞尔   9.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倒U形发展   10.“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1.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2.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三、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被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4个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祭祀僧侣,他们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以上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他们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主要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此外,学校为适应时势,要求学生学习发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作为习经的基础,这些知识被称为“六科”。   问题:请运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原理,简要评析印度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参考解析:“教育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一种表现,它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是经济功能的体现。   2.B。参考解析: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变革,进而推动教育结构的变革。   3.C。参考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在同一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育形式存在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4.B。参考解析: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第二,它的实践者本身和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   5.C。参考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逐渐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   6.A。参考解析:美国学者华勒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   7.C。参考解析: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成熟”“需要”,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意思是对孩子无须多加管教,听其自然,像树长大了就会挺拔一样,人长大了就会成为人才。这种观点与内发论的观点一致。   8.A。参考解析:题干中的内容是霍尔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9.A。参考解析: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总体上是呈递减趋势的,它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10.B。参考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出自洛克,他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1.正确。   参考解析: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2.错误。   参考解析: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3.错误。   参考解析: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   三、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主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因此,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样的人享受怎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婆罗门教处于最高等级的统治者,因此享受最优良的教育。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