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常见问答 > 技巧心得 > 正文

韩企最头疼招聘问题发表时间:2019-06-11

2002年后,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了韩国最大的投资地区。三星经济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www.serichina.org)对553家在华韩国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韩企中"大规模盈利或略微盈利"的比率为43.5%,大大超过了"大规模亏损或略微亏损"的比率(26.7%)。韩企对在中国的未来信心充分,62%的被调查韩企表示还要继续开拓中国市场。

   但是,在华韩国企业也遇到了供给过剩引发的过度竞争、流通系统复杂、信息搜集艰难等经营上的难题。其中最令韩国企业头疼的是劳资关系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其中高级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韩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进军中国消费市场的最大障碍是过度竞争在华韩国企业在开发本地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在华韩企的销售额的构成来看,中国以47.6%高举榜首,韩国占30.4%,第三国占22%.而在本地销售中,产品出售给在华韩国企业的销售比率为不到20%(38.9%)或超过80%(22.8%)。这表示,在华韩国企业中不仅有大量致力于开拓本土市场的企业,还有不少通过相互合作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

   但是,韩国企业认为进军中国消费市场的障碍因素依次是过度竞争(33.5%)、流通系统复杂(21.4%)、难以搜集消费市场信息(20.1%)、政府对于进入市场的规定(11.3%)、消费者喜好多变(10.1%)、中国人喜欢本土品牌(3.6%)等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57.7%的企业回答韩流对销售并无帮助,相反回答有帮助的企业仅为15.2%.混乱的市场竞争,顾客的高要求,技术的迅猛发展等都成为进军市场的绊脚石。59.4%的企业认为市场竞争者多,竞争状况混乱复杂;48.1%认为顾客需求复杂,相反仅有10.3%的企业认为顾客需求并不复杂。

   担心技术被中国企业赶超在华韩国企业多从韩国母公司引进技术,这占到被调查者的68.0%.通过本地合作,第三国引进等其他途经引进技术的仅为14.2%,中国本地研究开发的也仅占17.8%.对于"转移到中国的技术会提高中国同类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有可能打击到韩国企业"这一问题,24.4%韩企认为这种可能性大,39.9%认为可能性小。

   但是,仅有13.3%韩企认为子公司在中国同类企业间会继续保持竞争力。66%韩企认为中国已经超在了前面或"三年内会持平".劳资关系是最大难题近一半的韩企认为中国员工的生产能力高于或近似于韩国员工。19.2%认为与公司总部或其他韩国公司相比较,中国员工的生产能力更为杰出;29.8%认为中韩两国员工的生产能力差异不大。

   韩企在经营当中,最大难题为"招聘及人力资源管理 (14.8%)",其余依次为"生产费用(13.4%)"、销售贷款回收(11.1%)"、"原材料采购(10.5%)"、"当地金融采购(10.1%)、"进军内需市场困难"(8.5%)、"基础设施不足"(9.2%)等,剩下的为其它因素。

   就人力资源难题来说,高级人才招聘难以成为雇佣管理的最大挑战。在招聘方面,相关的难题依次为"难以招聘熟练工"(29.9%),"难以招聘专业人才与技术人才"(25.6%),"离职率高"(14.0%)等。

   而在薪金管理上,三大难题依次为"过多的社会保险费(24.7%)"、"较高的工资上升率(14.0%)""同类企业间工资竞争(11.9%)"等。

   在管理中国员工时,韩企认为人事上的难点主要为"责任意识不足(35.0%)","工作态度安逸(17.2%)","不够热爱公司(13.4%)"等。

   当然,韩企的人力资源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虽然多数韩企人力结构仍是普通职员为中国人,中层管理人员以上为韩国人,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

   10.8%的韩企回答与同类公司相比职员退社率较高,而回答退社率较低的公司占到了51.9%,超出了半数。

   在被调查的韩企中,建立了工会的企业为17.1%.经历过劳资纷争的企业为17.8%,仅有18.8%认为存在劳资纷争问题,纷争严重的是1.0%,数量上并不太多。而认为几乎没有纷争的为56.4%, 24.9%的韩企完全没有纷争。

   在华韩企认为,劳资纷争的主要原因为工资(31.2%)、文化摩擦(18.1%)与福利问题(12.5%)等。

   这说明,在劳资问题上,韩企不仅要遵守本地法律法规,还要依靠专家,事前应对可能发生的纷争。17.3%的在华韩国企业经历了劳资纷争,预计今后这一数量将继续增加。

   553家在华韩国企业背景:调查选取的企业所在地及投资领域与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分布基本一致:山东(32.9%),华东(23.6%),华北(17.9%),东北(10.2%),华南(10.8%)

   轻工业(19.1%),服务业(18.6%),机械(4.9%),电器、电子(16.6%),重工业(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