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教师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9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4发表时间:2019-09-16

1.素质教育的职能在于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整体发展,提高()。

A.全民素质

B.文化素质

C.民族素质

D.民族尊严

2.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加强德育

B.发展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健康第一

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4.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6.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教师 对学生既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C.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D.教师对学生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7.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 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8.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应该遵循()原则。

A.准确、完整

B.及时、适当

C.真实、公平

D.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

9.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教师应该既当“经师”,又当“人师”。这一说法是谁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林则徐

D.徐特立

10.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素质教育职能的考查。

【名师详解】略

2.【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重点的把握。

【名师详解】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终身教育的考查。

【名师详解】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4.【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班级人际关系的考查。

【名师详解】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5.【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师生关系的考查。

【名师详解】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关系。

6.【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理解。

【名师详解】师生关系较为复杂,既包含感性的情感成分,也有理性的授受成分,且理性的教育占主导地位。父与子关系更多的是血源上的亲情感性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定位明确,和谐默契,即彼此遵守行业规范,师者为师,生者为生,各司其职。

7.【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考查。

【名师详解】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8.【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考查。

【名师详解】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9.【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认识了解。

【答案】D

【名师详解】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教师应该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徐特立语)。即教师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要热爱学生,对全体学生应一视同仁。

10.【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教师职业良心的考查。

【名师详解】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这一影响的最直接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个正义较多、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自然会为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职业道德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舆论上的保证,从而有利于职业良心的形成。其次,教师群体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实际上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再次,教育对象也会以舆论的形式参与教师良心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