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教师 > 小学综合素质 > 正文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易考知识点汇总2发表时间:2019-08-26

  第二章小学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详细地阐述了义务教育的意义、法律保证以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并论述小学教育的目的和素质教育,。
  知识点梳理
  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①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②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③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④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建国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世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意义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3.《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义务教育法》共18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3)义务教育的学制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5.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小学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它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7.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
  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义务教育的基本内容,理解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小学教育的目的,难点是理解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