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教师 > 小学综合素质 > 正文

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课后练习题一发表时间:2019-07-09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全面了解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和模拟试题,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4.人力资源的两重性

二、简答题

1.有哪些基本功能?

2.人力资源管理应坚持哪些原则?

三、分析/理解题

1.如何正确理解人力资源?

2.分析题

我们讲到人力资源的二重性即消费和生产的性质。指出在人力资源上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所具有的高增殖性,并且,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所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对其他资源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回顾80年代,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出现“全民皆商”的潮流,存在“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在当时,似乎在人力资源上投资是不合算的。而现在,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的待遇普遍高于平均水平,他们靠知识、技术、技能致富(如武大生命科学院的教师们。)与前几年“全民皆商”不同的是,现在,“全民皆博”、“皆研”。对此,请你分析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分析提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不同资源在不同时期的紧缺性和重要性

人才对一国和一个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指企业组织内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具体描述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其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企业内在岗员工+企业外欲招聘的潜在员工,相对数量(企业人力资源率)=企业人力资源绝对数量/企业总员工数,它是企业竞争力的表征指标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表现为企业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积极性。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的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之。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使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出现相对老化即人力资源的无形磨损,可以通过人的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而得到持续开发。

4.人力资源的两重性——指人力资源既是投资的结果,同时又能创造财富,因而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个人和社会都会在人力资源上进行投资(如教育投资、增进体力的投资),且投资大小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最后体现为劳动者的体力、智力和技能,因而人力资源是消费者,是个人和社会投资的结果;但同时劳动者利用自己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获取大于原先投资的收益。

二、简答题

1.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基本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基本功能:

一是获取功能。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结构和战略目标,确定职务说明书与员工素质要求,制定与企业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计划,并根据人力资源的供需计划而开展招聘、考核、选拔、录用与配置等工作,这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所以本项功能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录用。

二是整合功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具有的协调员工与企业间、员工与员工间的关系,使员工的个人认知和个人行为同化到组织的理念和规范中去,同时员工间和睦相处、协调共事,取得群体认同的管理功能。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组织同化,即个人价值观趋同于组织理念,个人行为服从于组织规范,使员工与组织认同并产生归属感;②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组织的沟通;③矛盾冲突的调解与化解。

三是奖酬(激励和凝聚)功能。指对员工为组织所作贡献相应给予奖酬的过程,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凝聚职能,因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员工绩效进行考评,设立合理的奖酬制度并给予公平合理的工资、奖励和福利。

四是调控功能。指基于绩效考评对员工实施合理、公平的动态管理过程,如晋升、调动、奖惩、离退、解雇等,它具有控制与调整职能。

五是开发功能。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职能,包括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开发,其中人力资源质量开发更为重要,它是指对组织员工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和对员工潜能的挖掘发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

2.人力资源管理应坚持哪些原则?

(1)任人唯贤原则:指根据人的才能合理安排工作,而不是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同时根据人的能力的变化、发展动态调整工作岗位,而不是一职定终身。

(2)注重实绩原则:指以工作的实际成绩来评价员工工作好坏、能力高低,并将实绩作为选拔、奖惩以及职务升降的主要依据。

(3)激励原则: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尽其才、事就功成。

(4)竞争原则: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引人才竞争机制,让员工参与公开、公平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以达到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坚持竞争原则,意味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用人方面必须坚持德才兼备,能者上,不称职的下,杜绝一切形式的任人唯亲和各种照顾。

二是各层次工作人员的录用和提拔,要通过公开平等的考试(考核)择优任用。

三是工作人员职务升降要以实绩为主要依据,并与对(去掉)工作人员的考核与使用结合起来。

四是改革单一的委任制为聘任制、考任制、选举制等多种任用制度形式,实行个人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制度。

(5)精干原则:指根据组织机构的职能、任务配置组织机构,即因事设岗、设人,防止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以形成一个具有最佳效能的群体。

(6)民主监督原则:是指实现人力资源的民主管理,提高透明度,克服神秘化。

三、分析/理解题

1.如何正确理解人力资源?

首先,明确人力资源的含义与构成。

舒而茨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它是人力资本的有形形态,它对企业、地区和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要比财、物等资源要素更为重要。也有人认为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由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来进一步描述。

从宏观来看,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人力资源的数量体现为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绝对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公式表示:绝对数量=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其中劳动适龄人口包括直接的、已开发的现实社会劳动力和间接的尚未开发的潜在社会劳动力;人力资源的相对量用人力资源率表示,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数量影响因素有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

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体现为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积极性,其影响因素有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营养因素、教育方面的因素等。

从微观来看(从微观来看,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其绝对数量=企业内在岗员工+企业外欲招聘的潜在员工,其相对数量(企业人力资源率)=企业人力资源绝对数量/企业总员工数,是企业竞争力的表征指标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去掉)与上述宏观方面人力资源的质量相同。

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随时间而动态变化,而宏观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则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其次,明确人力资源的特征。

人力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与其他资源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征:

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本质方面,是指人不同于其他资源处于被动使用的地位,而是能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利用其他资源去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唯一能起创造作用的因素,因而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积极和主导的作用。

可再生性。指可以通过人的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来克服人力资源的磨损,因而是可持续开发的;人力资源的这一特点要求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培训与开发,不断提高人力的德才水平。

两重性。一方面人力资源是投资的结果,个人和社会都应该在人力资源上进行投资(如教育投资、增进体力的投资),投资大小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因而人力资源是消费者,因为它是个人和社会投资的结果;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又能创造财富,是生产者,人力资源投资结果体现为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通过投入和使用而带来收益,因而是生产者。

时效性。指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都要受时间限制,随着时间推移、科技不断发展,人的知识和技能相对老化而导致劳动能力相对降低。

社会性。由于受民族(团体)文化特征、价值取向的影响,在人与人交往中因彼此行为准则不同而发生矛盾,因而具有社会性;这一性质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重团队建设和民族精神,强调协调和整合。

再者,关于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民族振兴、国力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更为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而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源称为第一资源要素。

2.分析题

我们讲到人力资源的二重性即消费和生产的性质。指出在人力资源上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所具有的高增殖性,并且,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所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对其他资源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回顾80年代,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出现“全民皆商”的潮流,存在“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在当时,似乎在人力资源上投资是不合算的。而现在,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的待遇普遍高于平均水平,他们靠知识、技术、技能致富(如武大生命科学院的教师们。)与前几年“全民皆商”不同的是,现在,“全民皆博”、“皆研”。对此,请你分析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分析提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不同资源在不同时期的紧缺性和重要性

人才对一国和一个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这个时代以知识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以高科技作为该时代发展的核心产业。因而,必然使知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地位的提高推动着知识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更多地体现在对人力资源质量的需求,而并非单纯的数量,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和受人们传统观点的影响,我国人力资源质量状况在进入新世纪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为了弥补这一需求缺口,无论从全社会角度、个人角度都应该力争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当然与此同时,已具备高学历层次的知识分子自然成为了稀缺资源,“身价”自然比以前明显提高,于是出现本例的“全民皆商”到“全民皆博、皆研”的转机。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的价值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关,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与商品需求成正比是一致的。此外,不同历史条件下,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这又推动着社会、人们自身提高自身素质的有益活动,如各类型的社会办班、创导终身学习、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等。

以上由学一网人力资源师频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