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 > 考试经验 > 正文

坚持引培并举,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发表时间:2019-06-07
导语:创新创业社会声誉反响良好。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绩显著,近3年主流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均使用较大篇幅或专题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人才培养典型高校
【图语:西安翻译学院】

  西安翻译学院建立于1987年,从租赁一间教室发展成为陕西省转型试点本科高校、陕西省“一流学校”建设单位、拥有70个本专科专业、20000余名学生、为国家积累19.47亿元总资产的著名民办高校,其创立和发展就是一部创业史,创始人丁祖诒就是一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者,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基因早已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中。

  3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公益性办学方向,坚持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建立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七育人”长效机制,已发展成一所以文、商科为主,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学校一贯重视创新创业工作,2012年起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年成立职业、创业与就业教育教研室,2019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创造性地提出“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和“专业+外语+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是首创“五环”“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外语+电子商务”等平台,培养“精准扶贫”“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人才;三是探索出“一个宗旨、两个引领、三个理念、四个层次、五个方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一流学院建设”和“转型发展”为引领,构建“高尚教育”“西译精神”“专业促创新、创新带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培养理念,打造“普惠、提高、专业、孵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开启“课堂教学、专家指导、实践训练、学科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培育方式,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人才培养典型高校。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制度保障

  凝聚创新创业合力

  高度重视,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扎根陕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眼培养适应就业、能够创业、勇于创新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学校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十三五”及“双一流”建设规划,制定《西安翻译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努力开创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

  统筹推进,组织保障。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2018年召开专题工作会议6次,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研讨和部署,解决突出问题,为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

  协同工作,齐抓共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校党政办、教务处、科技处、人力资源处、发展规划处、学生处、计划财务处、团委、就业中心、网络信息处、宣传部、各二级学院、后勤集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同机制。由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推进,各二级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专人负责。

  成立学院,全面落实“四到位”。即机构到位: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将其作为校级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场地到位:10000平方米创新创业场地,为学生提供一体化创新创业服务;人员到位:新增编制、专人专岗、独立配备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人员10人;经费到位: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统一纳入年度预决算,设立700万元创业基金,每年将省级专项资金中的20%用于创新创业工作,累计投入1439万元,保证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深化实践育人探索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学校坚持以外语为特色,努力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方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坚持“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技能)”和“专业+外语+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课程教学体系。二是邀请社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修订,满足行业需求,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试点“专业+创新创业方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二是打造校企合作订单班,坚持与企业达成“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三合作策略,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健全课程体系,实现“双创”课程全覆盖。一是“必修+选修”,全校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6学分公共必修课,开设10多门创新创业相关选修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二是“线上+线下”,依托学校课程中心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慕课化,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凡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可进行学分互换,效果良好。

  加强自编教材建设,强化案例融入。一是出版《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多部自编教材,其中《大学生创业基础》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二是建成优秀毕业生(校友)和创业导师案例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案例。

  创新教学与管理方法,实施“两制三对接”。一是重新修订《西安翻译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二是修订《西安翻译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修订《西安翻译学院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记载机制。三是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之星及团队,给予1000元至3000元奖励,并在评先评优等环节予以倾斜。四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以“大学生创业基础”课为试点,开展40人左右小班化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五是以创业计划书、项目路演代替原来的标准答案考试,实施创新创业课程考核和岗位需求相对接。六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施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对接。

  坚持引培并举,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校坚持“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建成百名创新创业导师团,两名导师入选“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聘请青年就业指导专家汪大正等为创新创业学院客座教授,海星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海为创新创业学院名誉院长,杰出校友王自如、沈建鹏、张菲、丁李、时爱丽、马伟刚等具有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的校友及成功人士为创业导师。

  学校不断加强培训考核,强化指导能力。一是鼓励并组织教师考取职业、就业、创业指导师等“双师”素质资格证书;二是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方面给予倾斜;三是组织开展4期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共计201人,13人参加KAB、SYB等创业师资培训,支出培训经费50余万元;四是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申报;五是修订《西安翻译学院教职工奖惩管理办法》,对参与或指导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孵化项目的教师,认定教学工作量,计入年终考核,给予课时补助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