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 > 考试经验 > 正文

进一步明确普惠性幼儿园和非营利性幼儿园之间的概念发表时间:2019-12-16

过去的一周,舆情热点频现、争议不断,舆论场好不热闹。

李子柒火了。这个拍摄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的视频博主,其作品中甚至连英文字幕都没有,却在国外视频网站爆红,她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订阅者达749万,甚至超过了BBC的559万,创造了一个海外传播奇迹。火了之后,伴随而来的还有争议,关于是不是文化输出、能否代表中国文化乃至于是否有团队包装都成为质疑的内容。

由于出发点、利益关注点不同,众声喧哗、多元意见是舆论场中的常态。但是多元并不意味着截然对立,更不意味着没有共识。李子柒为什么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爆红?难道不是因为她抓住了现代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打开了西方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难道不是她跨越语言、文化差异、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独特内容?李子柒火了的背后是人类对勤劳、善良、智慧等美好品质,对诗情画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的共同追求。读懂这种民心相通、情感共鸣和价值同频,包括国际中文教育在内的国际文化传播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在教育舆论场,众声喧哗的情况可能越发普遍,多元意见背后的共同共通之处同样鲜明。比如,师德师风问题,公众心中的好老师有很多标准,但最首要的必定是师德要求。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才有意义。好学校的标准同样有很多,最基本的莫过于为学生成长营造清朗干净的空间。

日前,针对网络举报情况,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对违规违纪的教师进行了调查和严肃处理,将他们清除出了教师队伍。及时迅速的调查、果断坚决的处理,不推诿也不拖延,涉事高校用“零容忍”的态度表明了维护师德师风的坚决态度,也赢得了公众的颇多赞许。这样的处置效率,实际上也为其他高校处理类似问题,树立了标杆。

当然,公众更期待的是,学校花更多精力,做好师德师风问题的防范,在日常师德监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畅通校内师德师风问题的举报投诉途径,更及时有效地回应学生的投诉举报。毕竟事件发生之后,对受害者和高校声誉都造成了伤害,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多输局面。此外,面对频发的类似问题,举一反三、针对此类问题开展拉网式筛查,打捞更多“沉默的声音”,让每一起侵犯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能得到严肃的处理,每一个校园性骚扰受害者都能获得公正的对待,也是公众的期待。

近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陆续回复了全国政协委员的系列提案,诸如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取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进一步明确普惠性幼儿园和非营利性幼儿园之间的概念内涵等等。每一件回复都引发了社会关注,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从这些频频不断的热点中,可以看到全社会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话题的关心,也可以读到公众对更好教育的期待。

比如,有政协委员建议取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这背后其实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才计划泛滥、人才“帽子”满天飞,造成部分学者以“抢帽子”为职业追求忽视学术研究和高校争抢“帽子”学者,导致人才无序流动,破坏教育发展生态等的担忧。建议未必就合理,但背后是对营造健康的人才激励机制和有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的期待。而民办普惠园能否营利的话题,背后则是在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新阶段,担心如果强制要求民办普惠性幼儿园都选择登记为非营利园,会影响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和广大民办教育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给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难度。这背后当然是对办好学前教育,更好满足公众享受优质普惠学前教育需求的期待。

新媒体时代,话语权不再掌握在特定群体的手中,利益表达机制越发畅通,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甚至纷乱、嘈杂的舆论场。但多元的观点、不同的表达形式背后仍然不缺乏共识。凝聚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与力量,要求我们读懂这种多元背后的共同共通之处,读懂大家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品行、对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