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 > 考试经验 > 正文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发表时间:2019-10-1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9月10日,山东青岛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朱风彬从北京捧回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奖杯。“作为一所农业职业学校,这是山东省中职学校‘零’的突破,也是全国中职学校‘零’的突破。”朱凤彬说。培养农业人才1.8万人,培育专业合作社主持人近2000人,培训种植、养殖户10000人次。耀眼成绩背后是多年的坚守。在国内职业院校纷纷把办学重心放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大背景下,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经过引进借鉴、迁移推广、拓展创新,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实施“双元制”,变“产教分离”为“产教融合”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职业教育一直存在着重文化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张显德对记者说,专业与产业对接不紧密,缺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台,改革势在必行。

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委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关于在山东省平度市建立“双元制”农业职业培训中心的协议》,将“双元制”职业培训引入中国。

“一元在学校,一元在企业;一元在理论,一元在实践。”张显德介绍,双元制职教模式是将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与教育相结合的典范。1990年,“双元制”正式实施,学校引进德国生产标准和先进技术设备,建设了实验示范养殖业企业链、实验示范种植业企业链和50个教学实训车间。学校成为山东省涉农专业开设最全、设施设备最先进、专业教师最集中、农字号学生最多的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教学大纲,实训课要占据总课时的68%;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单项实用技术培训,更注重农业体系综合能力养成,从模块专业教学技能传授发展成生产经营能力培养。

“当然,要做到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效融合并非易事。”张显德介绍,“双元制”在德国是“产教分离”的,学校变“产教分离”为“产教融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反过来为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入学时正赶上‘双元制’教学,实训的时候就很喜欢种植业,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土地了。”1991年,康元利进入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果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专业,毕业后从葡萄基地技术员干起,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家”。

“我学的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在学校果园里,学生杨文龙正在采摘秋水梨准备装箱,他对记者说,学校里的学习非常系统,从一头牛的繁殖到牛肉加工,从一朵花的授粉到果实上市销售,是整个养殖链和产业链的学习。这种链条式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匠精神”。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会技术、懂经营、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朱风彬说,“双元制”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5万名毕业生,其中农业技术人才1.8万人,占当地农业人才的75%。

平度是农业大市,素有胶东“金粮仓”之称。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动作为,实现了学校与区域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自“双元制”立项至今,学校主动作为,带动了“三农”升级,以奶牛产业为例,平度全市90%的奶牛养殖业人员都接受过该校的专业培训,目前,平度奶牛养殖数已发展到近两万头,奶牛养殖业逐步成为当地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

几十年来,学校还参与了多种地标农产品种子选育过程,参与番茄、芹菜和清丰一号小麦等5个品种的太空育种;催生马家沟芹菜等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广实施矮化密植、麦田钾肥施用、精良均播等138项实用技术;孵化规模化奶牛场11个、养猪场31个、养鸡场160个、家庭农场和农产品深加工厂2128个。

乡村振兴,是县域职业教育的时代机遇

“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平度市教体局局长王连涛说,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对县域职业学校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时代机遇。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成功是因为抓住了时代机遇,学校以自身发展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预热了人才需求市场,探索了一条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之路。

“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在这些金灿灿的招牌下,平度“双元制”改革发展成果已经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学校已经与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21所职业学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开展对新疆、青海、西藏等地以教育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促进了东西部交流和精准扶贫;在山东省内25个县市建立双元制模式推广点,面向全国、全省和青岛市培训职业学校校长、管理干部、骨干教师8000余人,接待国内外考察者4万多人次;同时,还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面向朝鲜、老挝等国开展农业农村类项目培训。

“目前,学校正参与共建中德(南)亚三边培训中心,面向‘一带一路’输出推广平度方案,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朱风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