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 > 考试经验 > 正文

带领教师们开始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发表时间:2019-08-04

李吉林老师是我的恩师,新世纪初收我为徒,近20年来对我的真诚关怀与呵护,让我刻骨铭心。

做一个“长大的儿童”

上世纪80年代,李老师是南通市“五朵金花”之一,是最有思想的特级教师,我们一群师范生很崇拜她。在南通师范学校求学的第二年,我们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听李老师执教《桂林山水》。李老师一举手一投足那么优雅、亲切,朗读声异常动听,黑板上寥寥几笔就再现了桂林山水的神韵。我被李老师神奇的语言、神奇的朗读、神奇的画面“黏”住了。

1992年,我来到刚刚创办的海门市东洲小学做教导主任。这所学校处于城郊接合部,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当时的课堂呆板而封闭,为了在南通市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专题研讨会上执教研究课,我苦苦思索课堂如何生动起来,学生如何“活”起来、“动”起来。我想到了李老师的课堂,并认真阅读《情境教学详案选》,揣摩李老师创设“情境”的奥秘,在《惊弓之鸟》的教学中尝试让儿童的眼、耳、手、口、脑都活动起来,课一下子生动了许多。从此,我开始阅读李老师的许多著作,李老师关于“活动”“情境”的诸多论述,成了我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理论根基。

1996年秋天,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李吉林老师,第一次亲耳聆听了李老师的教导。那次我要参加南通市的阅读课比赛,在一位老师的介绍下,去请李老师辅导。那天,李老师穿着一件漂亮的碎花连衣裙,和我们围坐在一起,在秋日的阳光下,那么平和从容。她娓娓地讲着怎样去解读《我要的是葫芦》,怎样通过角色表演进行语言的感悟、体验,怎样引导学生在寓言故事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当说到“葫芦藤上开着雪白的花,过了几天,花掉了,长出了可爱的小葫芦”时,李老师联想到了丝瓜、黄瓜等许多藤蔓植物。她说,这是多好的语言练习的范例啊,可以让学生说说其他的植物是怎么开花、结果的。我顿时明白了,什么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看着李老师一走进教材,讲话时的表情、语气、神态,我在已经上了年纪的李吉林老师身上重新认识了童心、童真、童趣以及无穷无尽的生动形象。

2000年9月10日,第十六个教师节,李老师正式收我为徒,我幸福地成为李老师为数不多的校外弟子之一。我可以经常到她身边,聆听她的教导。听她讲《揠苗助长》,讲《小露珠》的教学,讲如何训练语言与发展儿童智力,讲课堂中如何让儿童充分活动……说得最多、聊得最多的是儿童。

李老师几乎是手把手教我怎样用语言去感染儿童,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去吸引儿童,用语言、用艺术去启迪儿童的智慧与美感。我知道了,教学是为儿童展开的,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给儿童带去压力、负担,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灿烂的。教师要做一个长大的儿童,永怀童心、童真、童趣。

教学“要把儿童教聪明了”

李老师一直说,要把儿童教聪明了。怎么样才能把儿童教聪明呢?我借鉴李老师的主题大单元情境课程的经验,带领教师们开始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

李老师积极倡导野外教育,把孩子们的学习带入广阔的世界。她说:“当儿童走进大自然宽阔的世界时,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美感,连同大自然种种景象所包容的、所显示的因果关系,都会引起儿童的喜悦、惊叹和思考。”“教育不能切断源泉,教育必须带学生到源泉中去。”

伟大的教育家在带领孩子们去自然之前,心中已经拥有了大自然的美。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带领学生走进语林,走进生活的灌木林。李老师说,语文教育应以情感为纽带、活动为根基、生活为源泉、智慧为核心、艺术为视野。我们以此建设了以生活为源泉、活动为根基、综合为特征、文化为追求的语文综合活动课程。让语文教育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打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壁垒,使生活中优质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通,感悟母语的生动与伟大。

2003年4月,我获得江苏省第四届新世纪园丁征文大赛一等奖,组委会安排我执教展示课。我选择了五年级的《望月》,月亮女神的柔美、仁慈,月光的清幽、圣洁、纯真与灵动,营造出特有的中国文化意境。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徜徉,获得丰富的感觉呢?我决定从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入手,设计教案。当我第一次把教案给李老师指导时,她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内容前后有重复,不清爽;二是语言挺美的,适合成人,但不适合儿童。

李老师的意见简短却击中要害。用李老师的话说:“老师的语言是作品和学生情感共鸣的桥梁,老师的语言是启迪儿童智慧的火种。老师的语言不只对儿童的认知起着调节、支配作用,而且是在传递作品情感。这就要求老师自己也带着真情走进课堂,语言是声情并茂的。就因为我是个老师,我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典范,我要去传递情感,要去启迪智慧。”真正把儿童装在心里,不是一句空话。只有用孩子们喜欢的、能接受的语言,才能在他们的心里荡起涟漪。这堂课不断发酵,我由此提出“文化语文”的教学主张。

李老师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这条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孩子们借助母语要能读书,能写字,能写文章,能和人交流,这是个工具,孩子们要使用一辈子。语文不仅仅是工具的,还是文化的,具有传承功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不是相加的,而是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统一的,是有机结合的。

“警惕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

李老师“警惕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的警示,一直提醒着我。我从李老师身上读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的内涵。

每一次参加情境教育活动,总能听到李老师讲情境教育新的发展,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领域越来越宽。李老师读美学,读脑科学,读社会学,读哲学,从没有停止过阅读与思考。李老师常常说,小学就是她的大学。

李老师身上洋溢着的优雅与美丽的气质,是读书与思考带来的。我也要培植文化的大树。2007年我考取了苏州大学美学硕士研究生。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老师时,她笑着说:“好好读啊!你比我们幸运,赶上了好时代、好机会,好好读书!”几个“好好读”让我的心里暖暖的,心儿如风帆,鼓得足足的。以后,每个假日,我都要向李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每一次,都是在李老师的办公室见到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知道哪一天是李老师的休息日。

2001年,我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李老师来北京给我们作报告。晚上,我陪李老师一起住。李老师见了我的鞋说,以后买鞋不要买带宽边的鞋,那样看上去脚会更大,生活中的自己也要美美的。李老师说我适合穿中式衣服,特意给我买了紫红色的呢料做了一件,高高的立领,中式的盘扣,没有量体裁衣却合身合体。原来李老师还有裁缝的本领。李老师知道我做校长很辛苦,常叮嘱我要注意身体,也常嘱咐我,校长要做好,语文教育也不能放弃,把学校里的教师都带上来。原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高峡老师曾经问李老师:“祝禧是你的学生,文化语文应该和情境教育之间有很深的渊源。你对祝禧提出的‘文化语文’有什么看法?”李老师笑着说,她为年轻人喝彩,为他们鼓劲,为他们加油。希望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希望后来者居上,希望有更多比她更优秀的名师。

李老师曾说:“我要在花和月中寻找,寻找童年的眼睛……于是那小河里的蝌蚪,草丛中明灭的萤火虫,便有了魅力!一颗纯真的童心在胸中激荡,周围的一切,竟变得这样的新奇、美好。”“我常常倚在这神奇的门扇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啊,揣摩着孩子的心理去想啊!”我希望自己也用这样的“看”,寻找到那闪烁着圣洁光辉的“童年的眼睛”,并透过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发现那个神奇迷人的儿童世界。

李老师给我的远不止一句话、一堂课、一本书、一件衣……她用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教会我怎样去对待自己的事业;她用对教育、对儿童的挚爱,教会我如何谱写儿童心坎里的诗;她用教学一线教师的勇气和魄力,让我明白如何警惕自己的脆弱和碌碌无为;她用母亲般的关爱启迪我,如何对待比自己年轻的教师,帮助他们成长。

(作者系江苏南通海门中南国际小学校长)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