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幼儿教师 > 模拟试题 > 正文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章节重点知识点:基本能力发表时间:2019-08-21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章节重点知识点:基本能力。

    中学考试《综合素质》章节重点知识点:基本能力

  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 目标主要有两点:

  1.分清层次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旬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

  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

  一般来说,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二)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从阅读,尤其是学习性阅读来说,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1.获取信息的途径

  获取信息主要有三条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材料总是明示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2.关于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3.筛选、整合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1)提取信息要准确

  所谓准确,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满足试题需要,包括提取和整合的角度,归纳的要点,都要恰如其分。

  (2)要准确理解文章语言

  这是从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角度说的。信息靠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不能准确理解语言,就不会有准确的筛选和整合。因此,要特别注重准确理解阐释基本概念、介绍事物属性的语句。准确理解表述作者见解、观点或传递新知识的语句。

  (三)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与归纳

  1.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会表达一定的观点。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

  2.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要整体把握文章全文的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

  (2)要准确理解语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四)归纳内容要点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1.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2.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和想象

  1.阅读中的推断和想象

  阅读中的推断和想象,属于阅读心理学上的“预测”,是一种根据已知探求未知的过程。我们平时读小说,看电视连续剧,推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就是这种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只要有阅读,就会有推测,完全没有推测的阅读是不存在的。

  2.推断和想象的类型

  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

  (1)根据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结论

  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2)根据文中的观点推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这一类推断比上一类推断要困难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对作者在文中观点的准确把握上;也表现为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还表现为一个联想和推理过程。

  (3)根据语境推断和想象作品的相关要素

  这里所说的“相关要素”,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更多的则是两者结合的。譬如根据文意补写一个领起句,或补写一个总结句,或者根据一首诗的具体描写和抒情,推断诗中所写是哪一类人,等等。这类推断的基本点是对所给文章有准确的把握,还要分析具体的上下文。

  3.推断和想象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两点:

  (1)推断和想象的根据要充分

  这“根据”就是原文的内容。原文的内容是推断和想象的前提。前提条件必须充分。如果不充分,推出的结论便不可信。这称为推断有“据”。

  (2)推断要合乎逻辑

  这里所说的合乎逻辑就是符合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规则。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如果用类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这称为推断要有“理”。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1.直言命题

  (1)直言命题及其类型

  直言命题也叫性质命题或者直言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直言命题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部分组成。如果主项是普通词项,通常用大写字母S表示;如果主项是单称词项,即专名和摹状词,则用小写字母a表示。谓项用大写字母P表示。

  (2)直言命题中词项的周延性

  直言命题中的词项是指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在直言命题中,如果断定了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则称它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因此,只有在直言命题中出现的词项,才有周延与否的问题;并且,词项是否周延.只取决于某个直言命题对其外延的断定,也就是取决于该命题本身的形式。

  (3)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在语言学上都是语词,都表达着概念,而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是指有相同素材(即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如果没有相同的主谓项,则无法比较它们的真假。可以把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概括为四类,即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2.复合命题

  复合命题是包含其他简单命题的一类命题,通常情况下。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1)联言命题(合取命题)

  联言命题是断定事物的若干种情况或者性质同时存在的命题。如:“艺术创作既要讲思想性,又要讲艺术性”就断定了“艺术创作要讲思想性”和“艺术创作要讲艺术性”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联言命题所包含的肢命题称为联言肢。在现代汉语中表达联言命题逻辑联结词的通常有:“……和……”“既……又……”“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等。

  如果取“并且”作为联言命题的典型联结词,用“P”“q”等来表示联言肢,那么联言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

  P并且q

  逻辑上表示为:P∧q(读作“P合取q”)。

  例如:张平虽然数学好,但语文不好。

  只有在张平“数学好”和“语文不好”都真的情况下是真的.在其余情况下都是假的。

  (2)选言命题(析取命题)

  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的命题。如:

  一个物体要么是固体,要么是液体,要么是气体。选言命题也是由两个以上的肢判断组成的。包含在选言命题里的肢命题称为选言肢。

  如前两例中,“一个物体是固体”“一个物体是液体”“一个物体是气体”这三个命题就是前一个选言命题的三个选言肢。

  ①相容的选言命题

  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就是相容的选言命题。如:艺术作品质量差,也许由于内容不好,也许由于形式不好。

  表达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通常有“或……或……”“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等。我们通常用如下形式来表示相容的选言命题:

  P或者q

  逻辑上则表示为:P∨q(读作“P析取q”)。

  例如:有些树是柳树(真),或者有些树不是柳树(真)。(真)

  3是偶数(假),或者4是偶数(真)。(真)

  朝鲜是欧洲的国家(假),或者朝鲜是非洲的国家(假)。(假)

  ②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如: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

  不是老虎吃掉武松,就是武松打死老虎。

  表达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有“或……或……”“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我们通常用如下形式来表示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要么P,要么q

  因为相容的选言命题的各选言肢是可以同时为真的,所以,我们不可以通过肯定选言前提中一部分选言肢为真而推出其另外的选言肢为假,而只能通过否定选言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肢而在结论中肯定其另外的选言肢。按此,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规则有两条:

  (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选言肢不能同真),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1)肯定一个选言肢,就要否定其余的选言肢。

  (2)否定一个选言肢以外的选言肢,就要肯定未被否定的那个选言肢。

  例如:要么小宋得奖(假),要么小王得奖(真)。(真)

  要么“5”比“3”大(真),要么“3”比“5”大(假)。(真)

  对于抗日战争来说,要么速胜(假),要么亡国(假)。(假)

  (3)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是断定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假言命题中,表示条件的肢命题称为假言命题的前件,表示依赖该条件而成立的命题称为假言命题的后件。假言命题因其所包含的联结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逻辑性质。

  ①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指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如:如果你骄傲自满,那么你就要落后。

  这就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因为,在这种假言命题中,前件“你骄傲自满”,就是后件“你要落后”的充分条件。因为一个人只要他有骄傲自满的思想存在,他就必然要落后。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骄傲自满的思想,他是否会落后呢?在这一命题中则未作断定。

  例如:大作家萧伯纳成名后,舞蹈家邓肯向他求爱说:“如果你答应同我结婚,我会为你生下一个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的孩子。”萧伯纳也如法炮制地说:“如果你嫁给我,生下来的孩子就会像我一样难看.像你一样愚蠢。”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联结词的语言标志通常是:“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必……”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公式是:

  如果P,那么q

  逻辑上则表示为:p→q(读作“P蕴涵q”)。

  (4)负命题

  ①负命题

  负命题也就是指命题的否定形式,通过对原命题断定情况的否定而作出的命题,就叫做负命题。

  ②负命题的种类

  任何一个命题都可对其进行否定而得到一个相应的负命题。简单的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实质上即为对当关系中的相应矛盾命题。

  SAP的负命题是SOP;SOP的负命题是SAP;

  SEP的负命题是SIP;SIP的负命题是SEP;

  例如:并非“发亮的东西都是金子”;等值于“有的发亮的东西不是金子”。

  根据负命题的性质,可以对以下两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作出分析:

  所有的青年学生都是团员。(假)

  并非:所有的青年学生都是团员。(真)

  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是等边的.它才是等角的。(真)

  并非: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是等边的,它才是等角的。(假)

  在上面的例子中,前一个例子由于“所有的青年学生都是团员”为假,所以它的负命题“并非所有的青年学生都是团员”为真。后一个例子由于否定的是一个真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所以该负命题为假。

  下面,我们着重说明一下各种复合命题的负命题。

  ①联言、选言命题的负命题。由于联言命题只要其肢命题有一个为假,该命题就是假的。因此,联言命题的负命题是一个相应的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因为有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两种形式,相应地,其负命题也有两种形式。具体来说,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为非P∧非q,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则为P且q或者非P∧非q。

  “P∧q”的负命题等值于“非P∨非q”。如:

  “李小明工作既勤奋又认真。”这个联言命题的负命题不是“李小明工作既不勤奋又不认真”这个联言命题,而是“李小明工作或者不勤奋,或者不认真”这样一个选言命题。

  “P∨q”的负命题等值于“非P∧非q”。如:

  “这个学生或者是共产党员,或者是共青团员。”这一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就不是“这个学生或者不是共产党员,或者不是共青团员”这个选言命题而只能是“这个学生既不是共产党员,又不是共青团员”这样一个联言命题。

  ②假言命题的负命题。由于假言命题有三种,因此,也分别各有其相应的负命题。A.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p→q”的负命题与“P∧非q”等值。

  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其前件真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因此,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只能是一个相应的联言命题。如:

  “如果小刘身体好,那么小刘就会学习好”,其负命题则为:“小刘身体好,但小刘学习不好”这样一个联言命题。

  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也只能是一个相应的联言命题。“只有P,才q”的负命题等值于“非 P∧q”。如:

  “只有一个人骄傲自满,这个人才会落后。”其负命题则为:“一个人不骄傲自满,但这个人却落后了。”

  C.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由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因而,对于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其负命题既可以是相应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也可以是相应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如用公式来表示则为:“当且仅当P,则 q”的负命题等值于(P∧非q)∨(非P∧q)。

  ③“并非p”的负命题,也就是:“并非并非P”,即“P”。两个“并非”表示两次否定,而两次否定即意味着肯定,因而“并非P”的负命题等值于“p”。

  (5)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具有二肢的选言前提联合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形式。它也称为假言选言推理。

  3.三段论

  所谓三段论,就是由一个共同词项把两个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联结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结论的主项是小项(用S表示),含有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结论的谓项是大项(用P表示),含有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两个前提共有的词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

  第三节 信息处理能力

  (一)信息处理能力概述

  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主动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即通过课堂教学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对信息“择取”、“储存”、“运用”的初步能力。

  伴随着20世纪下半期信息处理手段产生质的飞跃,一场教育革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几代人共用的处理信息的方法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教育实践已经表明,传统的一套教材、一本教案吃一辈子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现代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天天有新的资料,有新的教学思想,有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掌握这些新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教授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需要。正因为这样,提高教师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真正提高教师的能力,首要的工作是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信息,也就是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解码、提取、应用和精制。

  信息收集,人们常常与最先进的手段电脑挂钩,实际上.范围远不止是电脑,传统的书本、实地采集等等,都可以视为收集信息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存储手段是利用书籍记载,长此下去,日积月累,材料之多,汗牛充栋,一个人倾终身之力,未必能尽读,更何谈进行细致研究。如果我们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存储,体积将大大减少,调取也将大为方便。

  传统的信息解码是用人工的方法,相当复杂.不仅费时、也很费力,读者查阅起来也感不便。在使用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处理办法以后,效率大大提高。

  (二)信息处理常用的方法

  1.熟练运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阅用的文献。

  根据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可以把工具书划分为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性工具书。常用工具书主要有:

  (1)字典、词典

  常用的字词典有:《辞海》、《牛津简明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源词典》、《韦氏新编同义词词典》、《麦格劳?希尔科学技术术语词典》、《朗曼科学惯用语词典》、《新英汉科学技术缩略语大词典》、《新英汉科技缩略语大词典》、《中文大字典》、《同义词反义词对照词典》、《世界科技人名辞典》、《日汉世界地名译名词典》、《英汉科技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华百科辞典》以及众多的专科词典等。

  (2)百科全书

  常用的百科全书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百科全书》、《新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英文版)、《大美百科全书》(中、英文版)、《布鲁克豪斯百科全书》、《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麦格劳?希尔科技百科全书》、《数学百科全书》、《化工百科全书》、《科学家传记百科全书》等。

  (3)年鉴

  常用的热门年鉴有:《欧罗巴世界年鉴》、《世界大事年鉴》、《The A1manac of Cyprus 1999》、《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电影年鉴》、《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美国年鉴》等。

  (2)手册

  常用手册有:《化学物理手册》《贝尔斯坦有机化学手册》、《盖墨林无机化学手册》、《核磁共振光谱数据手册》、《兰格化学手册》、《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物理化学手册》、《联合国手册》、《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机械工程手册》、《橡胶工业手册》、《溶剂手册》、《电子器件数据手册》等。

  2.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文献检索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并通过经常性的实践,逐步掌握文献检索的规律,从而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文献。一般来说,文献检索可分为以下步骤:

  (1)明确查找目的与要求;

  (2)选择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4)根据文献线索,查阅原始文献。

  文献检索方法有:

  (1)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①顺查法

  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

  ②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此法的重点是放在近期文献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文献信息。

  ③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2)追溯法

  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循环法

  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段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互联网信息检索

  互联网信息资源是由连接在网上的计算机中的无数信息、网上的各种信息工具以及网络通信渠道三方面构成。

  网络信息包括计算机中的数据库、电子出版物、主页信息、软件以及各种格式的文件。

  信息工具包括FTP、Te1net、Emai1、Gopher、Archie、WAIS、www浏览器、搜索引擎等。网络通信渠道是指网络提供的信息交流的渠道。

  (1)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按照出版类型区分:网上信息资源有着和印刷型出版物类似的对应关系。

  按照是否具有原创性:网上信息资源有一次资源和二次资源的区分。一次资源是指首次发表的原创性信息,二次资源是转载已有的信息。

  (2)网络信息筛选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①网络信息资源选择的途径及工具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世界范围内查寻信息最现代化、应用最广泛的手段和途径。由于网络信息的数量庞大,人们无法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对它们逐一进行评价。因此,可以运用有效的途径和工具在无序的海量网络信息中搜集所需的信息。

  a.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一个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和分类,并储存在网络数据库中供用户查询的系统。搜索引擎是用于网上信息资源选择的主要工具,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垂直搜索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的专业搜索引擎,是搜索引擎的细分和延伸,是对网页库中的某类专门的信息进行一次整合,定向分字段抽取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以某种形式返回给用户。专业性搜索引擎信息相对集中,查找速度快,查准率较高。

  b.网站

  专业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容量大、内容全面、数据准确。专业网站是最简单、最直接地获取信息的方式。

  一般来说,网站被用户访问的次数越多,说明该网站上的信息越有价值,而一个网站被链接的数量越多,也可以断定该网站的内容比较重要。

  c.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数据标引深度高、检索功能完善等特点,是经济研究最重要的信息源,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有效方式。例如,用于收集商务信息的网络数据库有: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宏数据库(http://www.macrochina.com. cn/)等。

  此外,还有学术领域的专家推荐;数字图书馆;一些传统出版商经常根据用户的需要出版一些网络信息资源指南工具书,在国际上较有名的如《Internet Internationa1 Directory》、《Wor1d Wide Web Ye11ow Pages》等;通常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会定期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组织网络用户投票评选“用户推荐的优秀站点排行榜”,这些由网络用户提供的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网站的影响力。

  ②网络信息筛选的基本方法

  筛选信息的方法通常有查重法、时序法、类比法等。

  a.查重法

  查重法是筛选信息资料最简便的方法,目的是剔除重复资料,选出有用的信息资料。b.时序法

  时序法即逐一分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信息资料,在同一时期内,较新的选取,较旧的舍弃,这样可能使信息资料在时效上更有价值。

  c.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信息资料按空间、地区、产品层次分类对比接近实质的保留,否则舍弃。这种方法需要信息资料收集人员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熟悉的业务范围,仅凭市场信息资料的题录就可以决定取舍。

  (三)多媒体的设计与开发

  1.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特征

  目前,我国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有限,在计算机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成为许多教师热心钻研的课题,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多媒体课件类型,即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一般是由教师自行编制的,应用PowerPoint一类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教学程序基本属于直线式顺序教学,用于辅助各科的课堂教学。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元素,能与Authorware等多媒体创作工具结合,具有强大的表现能力,在直线式程序的基础上有简单的跳转和链接功能,适于各学科演示内容提要、数据图表、动态现象、模拟示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可用来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练习、示范等各种教学方法。

  (2)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理论指导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初期,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成熟阶段。

  ②开放设计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的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也是影响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使用不经再加工的课件的可能性不大。设计制作开放性的课件有其必要性。

  ③动态交互原则

  动态交互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一种引导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开发

  ①设计模板

  在创建了空白演示文稿的基础上,会出现新建演示文稿的任务窗格,单击右边任务栏出现的图标,弹出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用户可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设计模板来进行文稿的编辑。应用设计的好处是制作者只需根据版面中的提示键入文字内容,背景、按钮、字体风格、大小等均由模板自动生成,可节省很多时间。

  ②插入文本

  用户可以在普通视图的幻灯片或大纲视图中输入文本。在幻灯片视图中便于对单张幻灯片输入文本;而在大纲视图中便于对演示文稿体输入文本,如新建幻灯片、重排幻灯片和组织目录等操作。

  ③插入图像、声音、影片

  在需要插入相关内容的地方单击菜单栏中插入相关素材的菜单项,用户根据图片所在的位置进行选择,选择好要插入的内容后确定即可实现。

  ④插入动画效果

  根据需要插入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主要应用在课堂教学和教师展示课、公开教学课中。一般是把演示型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根据教师教学进程的需要,插播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片段。

  (4)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应用

  ①呈现内容提要

  用文本、图表演示教学内容的题目、要点、概括和总结,用示意图表现抽象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②演示事实材料

  用图表、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演示统计数据、自然科学现象与过程、人文社会现象、操作过程、动作技能等。

  ③声画配合语言教学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能够添加背景声和设置声画同步演示,可以在语文课上用来创设课文意境,例如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诗词,也可以用作语文、英语等课程的示范朗读、跟读等。

  ④自动演播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具有自动连续播放功能,可以用在导入新课阶段介绍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用作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总结教学内容。

  ⑤显示推导分析过程

  在理科教学过程中,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可以分步显示推导过程、解题步骤、程序语言或变量结果等。演示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问,用板书配合推导分析的尝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适合复杂的和需要多种思路探索的过程。

  2.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交互型多媒体课件特征

  ①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模拟展现普通条件下无法观测的现象和过程,给学习者提供间接经验。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再现一个真实情境,让学习者进行模拟实验和技能操作,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②超大容量以及超链接性

  多媒体课件能够模拟展示超大容量的知识和内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非线性、超链接的特点也符合人类非线性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

  ③提供交流沟通的交互平台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形交互界面实现友好的人机交互,对学习者做出评价并反馈结果。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协商,共同探究形成协作学习达到知识共享。

  ④共享丰富资源以及个性化学习

  教师和学习者通过各种载体可以共享多媒体课件,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提高课件质量。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的选择,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得到提高。

  (2)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采用PowerPoint,Authorware,F1ash,网络三剑客、Asp.net等制作。就目前情况而言,常用的有PowerPoint、F1ash、Asp.net。

  (3)交互型多媒体课件应用

  交互型多媒体课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局域网、计算机教室、互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在计算机终端上使用主要是实现自主学习和网络远程教育。这类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适合学校课程的学习.也适合课外学习辅导、培训、自主学习等。

  3.社会性支持软件教育应用

  (1)社会性支持软件类型

  社会性软件(Socia1 Software),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显式的社会性软件。就是要简单地建立社会关联,尤其是强/弱链接。例如Friendster。

  ②协作和通信工具。包括各种支持COP(Community of Practice)的,例如Groove和Instant Mes— sage(MSN、QQ之类的即时通讯软件)。

  ③个人出版和聚合。例如B10g和Wiki。

  ④智能社会软件。如计算机协同工作软件。

  (2)社会性支持软件教育应用

  ①B1og教育应用

  B1og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以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袋;二是用来帮助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三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四是教师的反思性日志等。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申请自己的B1og空间。

  ②wiki教育应用

  Wiki网站以写作网上百科全书的居多。wiki用于学校教育可以有三种模式,即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代替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③QQ教育应用

  QQ在教育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个别化辅导;通过群聊功能进行集体讨论答疑;建立匿名心理咨询热线QQ;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建立班级QQ群进行班级管理;利用QQ文件传输和群共享功能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共享。

  第四节 写作能力

  (一)写作的基础知识

  1.写作的概念

  写作是指人类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

  2.写作的过程分段

  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一构思一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

  (二)写作手法

  1.写作手法的介绍

  写作手法就是文章中用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增强表现力,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2.常用写作手法介绍

  (1)叙事角度

  ①第一人称叙事法

  文章的内容通过“我”传达给读者,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②第二人称叙事法

  常用于书信,一般记叙文中很少通篇采用,但在叙述过程中,为了直接表达情感,在文章的某个局部,转变为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第二人称叙事使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不如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

  (2)叙事顺序

  ①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与事件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一致,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时,应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防止出现罗列现象和平铺直叙。

  ②倒叙法

  主要指除了将个别部分提前,其他仍以顺叙记录,而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同时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另外则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③插叙法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而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人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④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加以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⑤分叙法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交叉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3)叙事线索

  ①以物为线索

  叙事过程中让某物在事件发展各阶段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有意强化其形象,使物件起到过渡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②以人为线索

  以某人为叙事线索,将其统一形象贯穿全文,令某人成为全文重要关注点,或塑造人物,或推动情节。

  ③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将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成连接照应。

  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突出主旨,可使复杂事件繁而不乱。

  (4)情感抒发

  ①直接抒情法

  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②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在客观叙述的同时,加入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在叙述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通过议论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或者在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情色彩。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

  (5)议论文体

  ①先叙后议法

  即先叙事后议论,达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②先议后叙法

  即先议后叙,首先通过议论,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以此统领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显得清楚明白。

  ③夹叙夹议法

  将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自由自在地表情达意。

  (6)描写方法

  ①写生法

  写生法是美术术语,这里用来指描写器物注意按照一定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同时注意刻画细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②转动法

  从不同角度动态地对器物进行描述,准确运用正面、反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等方位词,对器物进行全方位介绍。中间要有详有略,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③剥笋法

  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器物,可以采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其结构描述出来,由里及外,突出中心和重点。

  ④拟人法

  找到人与一些无生命器物或动植物的某些特点的相似之处,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再找出与人的局部相似之处。

  ⑤化动法

  把器物描述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动态与静态描写结合,使二者相映成趣。

  ⑥说明法

  对器物进行描写时,有时要说明它的特点或作用,也可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增加读者对器物的了解。

  ⑦“五官”法

  运用人的五官感知能力,把各种不同感觉、感受写出来,使人对一定情感和器物的描写更具体、直接。

  ⑧借物抒情法

  在描写物品时将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器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使物与情相统一,使情有所依托。

  ⑨托物言志法

  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使器物与志向,器物与感情发生内在联系。常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⑩物品自述法

  实则是拟人手法的通篇使用,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采用第一人称描述物品,使器物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1“三江并流”法

  在主体部分中,用三个反问段落作为文章的主题部分,围绕主题并列展开。文章段落属于横向联系,运用并列关系将要写的东西分别呈现,使读者对文章主体一目了然。

  (7)建筑描写法

  ①远眺近看法

  对建筑物可以远看,也可以近视。远眺可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和整体轮廓。描写建筑物时,最好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印象。

  ②内外结合法

  从外面看建筑物的轮廓,从内部看建筑物的构造和功能,重点是内部组成和功能,一般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

  ③换步观形法

  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得到不同侧面的完整印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一定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还要抓住建筑物最主要的特征来写。

  ④说明介绍法

  对建筑的特点、历史等可采用说明介绍法,紧扣文章中心简明扼要地说明介绍。

  ⑤环境衬托法

  通过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致进行适当描写,可使建筑物更加突出。在描写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介绍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整体位置。

  (8)动植物描写法

  ①对动物进行描写时,可对动物外形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和颜色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的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各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

  ②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某一部分进行描述。描写时要重点突出,可以从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的颜色、形状、气味等人手具体描写。

  (9)景点描写法

  对景区特征描写,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要注意观察景区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体现景物所发生的任何细微变化。可采用定点或换点取景法,选择较能反应景区特点、特色的地点,按照一定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之感。

  (三)新闻文体类

  新闻文体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其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经常使用的消息、通讯和新闻特写。

  1.消息

  (1)消息的概念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2)消息的分类

  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①动态消息

  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以及各项建设中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文体。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

  ②典型消息

  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③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④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求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2.通讯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塑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

  (2)通讯的写作步骤

  通讯的写作步骤一般分为如下几步:

  首先是立意,确立主题。立意就是确定思想.提炼主题,立意的过程也就是找角度的过程。

  其次是确定结构。可以运用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纵式结构,按逻辑顺序来写的横式结构,也可运用纵横结合的写法。

  第三是选取材料。要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或者一件事件本质的材料。

  第四是明确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通讯的语言要具体,不要抽象,尽量少用形容词和数字,可以多用动词和群众语言。

  最后是着笔写作,要注重创新写法。多作细节与环境的描写,把人物放到环境中去。写作时可以先分好几个小层次,做好小题目,分块去写。

  (3)常见的通讯类型

  通讯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工作通讯。通讯按形式分,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类:

  ①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记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②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写和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而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③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3.新闻特写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事件新闻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的新闻文体,侧重“再现”。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2)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 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② 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③ 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④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⑤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⑥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

  (四)文学文体类

  1.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2)散文种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将散文分为以下几类:

  ①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②抒情散文

  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为主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乍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③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④哲理散文

  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称为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人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运用象征思维、联想思维和情感思维,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2.诗歌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1)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2)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①赋比兴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日雅,六曰颂。”“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中诗篇的内容,“赋、比、兴”就是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②想象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但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具体包括: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义表现为心灵的商接意象。比拟。比拟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实质还是“拟人”。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夸张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把具体与抽象联系起来,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

  3.小说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作者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分类

  ①按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长篇小说。篇幅在十万字以上,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一般通过比较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来表现社会生活,如《红楼梦》。

  中篇小说。篇幅在三万字至十万字之间,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说。篇幅在几千到两万多字,虽然篇幅较小.但结构相对紧凑完整、短小精悍,有些还具有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如刘心武的《班主任》。

  微型小说。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能见微知著,字句精练。

  ②按作品类型分为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网游小说等;

  ④ 按艺术表现分为文艺小说、类型小说(如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等);

  ④按写作语言分为纯文学小说、通俗小说;

  ⑤按作品内容分为现实小说、超现实小说(如魔幻小说、灵异小说等);

  ⑥按写作风格分为传统小说、网络小说(包括网游小说、黑道小说、架窄小说等);

  ⑦按文字语言分为古白话小说、当代古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地方语言小说;⑧按作品载体分为平面小说和电子小说;

  ⑨按写作人称分为第一人称小说、第三人称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记体小说;

  ⑩按主义流派分为古典主义小说、讽刺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形式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11.按年代分为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12.按进程分为连载小说和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