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笔试辅导 > 考试题库 > 正文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习题9发表时间:2019-09-18

小学综合素质习题9

材料分析题

1.某教员到一所中学去进行教育达标验收工作时,听了一节“培智班”的语言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讲课期间总有一位学生未经教师许可就离开座位,跑到讲台上去领读、表演,甚至跑到教师后面的饮水处去喝水。事后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培智班”中相对聪明的学生,是同班学生中识字多、发音准、吐字清楚的一位。该任课教师也对该生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的教育,却无济于事。

试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并帮助这位任课解决这一班级教育现象。

【参考答案】(1)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其一,由于前任教师偏爱此生,当学生类似行为开始出现时,教师不忍心严厉制止,让学习成绩的优秀掩盖了其不良的行为;其二,当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是通过呵斥、惩罚的方式去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对其应有的正确行为方式进行强化。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这一理论强调行为方式的获得主要是利用联想式和操作式的条件反射进行直接的强化。通俗地说就是当学生一旦有错误行为产生时,马上停止其活动,让他重复多次地去演练正确的行为。

(3)针对这一事例,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该生有擅自离座的行为出现,老师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离座或讲话前应怎样做,在举手数秒后,老师点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其他活动。如此强化训练五到十次,估计过一段时间后,该生的错误行为会明显减少,在离座及发言时都会举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运用强化理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时,一定要明确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要强化形成的正确行为是什么,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正性强化”。有的教师通过体罚、恐吓、训斥等非道德行为去强行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而非采取积极的”正性强化”,这只能产生”负性强化”,促使学生通过非道德行为的尝试去摆脱其学校生活的懊恼、沮丧和痛苦,反而增加了错误行为的出现率。

2.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问题:

(1)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

(2)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1)教室里出现“一片宁静”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对甲学生的回答虽然没有批评、指责,但没有准确点评,反而用“很不完整”予以了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态度情感也直接影响了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也感染了其他同学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2)课堂点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人格健康发展。良好的课堂点评在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拓展,引导课堂讨论走向深入,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老师的“点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无情的否定,这会直接影响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精练的语言去点评,这样势必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为此,老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当然,新课程也不拒绝指正性、否定性的点评。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激励,少批评,但教师过度的激励、赏识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同时使激励性评价贬值。但是,指正性、否定性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

3.一位教师在发现他的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时,巧妙地讲起家乡果园的事情。他说:“我们村子有大片的苹果园,寒暑往来,春华秋实。有一天秋末初冬,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有些要落叶的果树枝上竞然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山楂般大小的果子。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小时候,我经常捧着这些小果子发呆。后来,我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了,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了,是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的。今天,同学们的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你们是否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呢?”同学们深有感触,早恋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结合相关知识,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早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现象,但早恋对中学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并且欠缺社会经验,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并不明白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时候的所谓爱情,大多只是源于对异性的好奇和好感,这种爱情,是建立在虚无之上的空中楼阁,是禁不起时间的检验的。而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明白这些比较深奥的道理,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味地采取”武力制止”,可能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该材料中,这位老师巧妙地运用”苹果冬天开花结果”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中学不是爱情开花结果的时期的道理,充分展现了高超的教学技巧。其实,教学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如果能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把道理蕴藏在这些学生们熟悉的事物中讲给学生,也许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