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 > 资讯频道 > 正文

2020-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链的投资分析发表时间:2020-09-23   来源:顿学在线

  1.1.1 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一、医药研发环节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行业需求扩大。特别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药物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疫情当前,对药物的临床需求十分紧迫,生物医药行业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二、医药生产环节分析

  (一)原料药

  原料药英文名称是API(ActivePharmaceuticalIngredients),原料药处于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是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人民用药需求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加快以及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疾病频发导致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推动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药品市场规模的扩张也直接带动全球化学原料药规模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有所放缓,但作为非周期性行业,全球医药行业增速仍然高于全球GDP增速。作为制药行业的上游环节,原料药行业的发展与制药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药用辅料

  药用辅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制剂产品的质量。近年来,由于原料药的发展受到能源和环保等因素的约束,医药产业更加重视制剂的发展,一些有能力的本土企业走上了向发达国家出口制剂的发展之路。制药行业需要有更多更好的药用辅料支持制剂当前和未来的发展。

  三、终端使用环节分析

  医药产品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链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未来,伴随着我国人口基数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生物医药行业下游应用多为医疗卫生行业,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家庭客户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其中医院3.4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6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门诊部(所)26.7万个,村卫生室62.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106个。未来,随着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增长对生物药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将会极大的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1.1.2 中国医药供应链竞争机遇

  中国医药产业作为全球医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全球肆虐会给医药产业国际化带来怎样的机会和挑战?这是当下热门话题。可以概括地说,医药产业链将因此受到诸多影响,甚至发生新变化,同时也给一些集团型的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型企业带来了机遇,建立全球供应链是一些超大医药流通企业的愿景。

  在此基础上,他们考虑的是进一步超越原供应链服务和渠道服务,从药物临床研究、患者招募、国际供应链,一直到服务终端病患,打造全新的创新药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和丰富医药流通的产业价值与服务内涵,迎接创新药时代机遇。而医药流通全球供应链将助推中国药品走出国门。

  医药流通企业需要按照新的商业逻辑,推进创新与协同,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比如,针对此次疫情的物资调拨中有三类物资:一类是专门针对医院、针对前线医疗队的医用防护物资;第二类是民用防护物资;第三类是社会捐赠物资。如何把三大类物资分开,保证专业化的运作?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政府确定整个上海的医疗物资由上药控股负责采购、配送和分销,民用物资由百联集团负责,社会捐赠物资由绿地集团来协调,各自发挥专业优势。政、企分工,机制理顺,流程打通,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同时鼓励社会资源发挥特长,是一个很有效的、可持续的、有组织的、系统调动社会资源的做法。由上海市商委牵头物资调配,市经委落实本地的产能,流通企业采购以后按照市卫健委的指令分发到医院、各口子(包括前方医疗队),然后医院回款给供应方,市财政再按季度补贴医院,这样应急保障的流程和机制就确定好了,整个体系就理顺了。上海的医疗物资保障方案,可以作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链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在国家对进口药品发布倾斜政策的支持下,集团型医药分销企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集团型医药企业将传统业务资源进行梳理、提升、整合统一成标准化的服务产品,发挥服务价值。

  集团型企业由于网络全、市场份额大,进一步整合集团内优势后,通过统一管理、创新服务,通过与国外厂家注册方面的合作,可从原供应链的后端加强与供应商的深入合作。

  在国内服务好传统的医疗渠道,通过与医院做增值服务项目,使得供应链服务得到延伸;优化传统的分销渠道,在政府减税红利下,压缩渠道和利润空间;同时开发零售端渠道、慢病等成熟药品的市场下沉,开发二、三线城市或者社区、边远城市,使更多的患者真正有药可治。同理,可将供应链的触角延伸到境外,使上下游产业链贯通,为支持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紧缺药品出口予以快速反应、全力支持。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中国医药在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逐渐传播的同时,中国与阿拉伯等亚洲国家、与匈牙利等中小型欧洲药品生产厂家的合作,大大方便了这些国家药品进出口,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药品能够快速惠利与中国及他国患者,反之同样。

  集团型医药企业也可以借助这个政策,利用分布在各个城市的药品经销企业,与政府新增的进口药品口岸相匹配,在中国境内内陆也可以完成进出口操作,打破传统意义上北、上、广的进口口岸理念。

  1.1.3 中国医药外包产业链企业布局分析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链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国内知名外包公司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凯莱英、昭衍新药、博腾股份、博济医药等。其中康龙化成和药明康德具备大规模的实验室化学服务能力,业务发展模式由药物发现阶段延伸至药物开发阶段;泰格医药和博济医药业务专注于临床期药物开发服务;凯莱英和博腾股份业务专注于药物开发阶段的工艺研发及生产业务。

图表 国内医药外包领域主要公司业务范围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