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申明 - 帮助中心
城市: 全国北京天津山西湖北河北安徽吉林广西陕西海南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山东上海浙江江西四川广东河南江苏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城市 > 天津 > 天津考试资料 > 正文

2019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练习题4

时间:2019-09-01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75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包括(  )

A.潜在性

B.非预期性

C.有害性

D.多样性

E.逆反性

17.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备课

B.引起动机

C.上课

D.课后辅导

E.评价

1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包括(  )

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B.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C.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D.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E.把个性发展放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

19.政治要决定教育的(  )

A.领导权

B.教育目标

C.教育内容

D.国家教育制度

E.学校教育制度

20.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包括(  )

A.自我探索的迷惑

B.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C.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D.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

E.身心发展的平衡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教学计划

22.课程

23.素质教育

24.德育

25.课堂教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6.简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27.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28.简述家庭教育的功能。

29.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30.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31.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2.试述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33.试述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ABD(P227)

17.ACDE(P315)

18.ACD(P25~26)

19.ABCD(P49~50)

20.ABCD(P147~148)

16.[解析]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隐性课程潜存于显性课程背后,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影响,而不带任何“逆反性”。隐性课程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但其本身不带有有害性,教育者若能按一定目的进行规划设计,必将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17.[解析]从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评价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0.[解析]E项描述错误,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属于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P240)教学计划:指的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2.(P214)课程:就是指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www.ntce.com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23.(P346)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广义的)身心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

24.(P28)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政治性质,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

25.(P258)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6.(P235~236)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3)重视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27.(P346~347)

(1)整体性。

(2)基础性。

(3)内化性。

(4)综合性。

28.(P182-183)

(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的作用。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

29.(P35-36)

(1)遗传。

(2)环境。

(3)教育。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

30.(P126-131)

(1)学生是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31.(P81)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2分,共24分。)

32.(P268)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任何一方的活动都以另一方为条件。

(2)在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到手,并使自身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和学之间积极配合,协调一致。

(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虽然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是已知者,他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和教育人,因此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都要由教师决定。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地位是教学的客观必然。

33.(P333~334)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Copyright © 2012-2019 教师资格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3285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