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申明 - 帮助中心
城市: 全国北京天津山西湖北河北安徽吉林广西陕西海南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山东上海浙江江西四川广东河南江苏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城市 > 北京 > 北京考试资料 > 正文

2019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思维定势

时间:2019-09-01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答案】C。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2.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答案】B。解析: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定势。

3.()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答案】B。

4.(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重构者。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B。解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由奥苏伯尔提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由加涅提出,强调学习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代表思想是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育原则。

6.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课堂之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关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

A.专断型

B.放任型

C.管理型

D.民主型

【答案】A。解析:专断型课堂管理主要依靠教师的权利和课堂纪律;放任型的特点是放任自流,教师放权;民主型是教师在与不在学生的表现是一样的。

7.“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配

【答案】B。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所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意识中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而周围的其他事物则模糊不清。

8.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答案】D。

9.“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

C.《说文解字》

D.《学记》

【答案】A。解析:“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正确答案为A。

10.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答案】C。解析: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它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Copyright © 2012-2019 教师资格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3285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