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申明 - 帮助中心
城市: 全国北京天津山西湖北河北安徽吉林广西陕西海南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山东上海浙江江西四川广东河南江苏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城市 > 安徽 > 安徽考试资料 > 正文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4

时间:2019-09-08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美育即( )。

A.审美教育

B.美术教育

C.艺术教育

D.美学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属于普通中学的哪一方面的要求? (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有(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身心发展的规律

2.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A.发展方向

B.发展原则

C.发展结果

D.发展速度

E.发展阶段

3.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 )。

A.教育政策的制定

B.教育制度的建立

C.教育内容的确立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教育效果的评价

4.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

A.教学方法的选择

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C.学生的学习质量

D.的教学质量

E.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

三、解释名词

教育目的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五、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美育的内容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广得多。

2.C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与习惯。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制定者的哲学理论、理想人格是教育目的制定的主观依据。

2.AC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作用主要是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

3.ABCDE凡是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内容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4.BCDE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题干不符。

三、解释名词

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四、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3.(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②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含义是人的体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

(2)分工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则加剧了这种变化。

(3)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起着现实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更是如此。

Copyright © 2012-2019 教师资格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3285号-1

Top